血染的桃花源:用文字包裹伤痕
读书会开始,张新颖推翻了众多读者对于沈从文的一贯印象。他提到,读者都比较熟悉沈从文的《边城》、《湘西》等作品,在他们眼里,沈从文用质朴的文字勾勒了一个美丽单纯的桃花源。但是,这只是表象,其实“世外桃源”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由血染成的。这与沈从文的成长经历有关,在湘西,沈从文感受到的不是美好,而是残暴。从小习惯了看杀人,上学的时候,走到杀人的地方去看看,昨天杀的人,尸体是不是被狗吃完了,是不是剩下一块头骨,小孩子在敲。沈从文甚至见过十几岁的少年挑着担子,前面放着父亲的头,后面放着叔叔的头。在这样充满暴力、充满绝望的环境下,沈从文没有被同化,他的心灵没有变得和周围一样黑暗。相反,生活里但凡有一丝一毫的美好与温情,他都能敏感地捕捉到,并且视若瑰宝,因为这些美好可以对抗他经历过的黑暗、残暴与绝望,是对心灵的救助。
张新颖深入阐述了善恶对比的根源,他说,“这种对比的形成涉及到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反应。一般人会本能地以同样的坏来回击社会对自己的恶,但是,沈从文对于外部世界却一直保持逆转式的反应,他以爱反抱生活的恶,这样的反应方式克服了人的本能,也成就了他的诗意和伟大的人格。
周立民表示,印象里沈从文先生是一个细声细气的男人,没有想到在他的生命里有那么多的坚韧的东西。现在,沈从文似乎被简化了,被概念化成一个符号来传播,但是在这本书中却给大家呈现了沈从文背后的世界。……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