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与上海时间——邱华栋对话金宇澄

      10月17日下午两点,思南文学之家邀请到了著名小说家、编辑家、评论家,鲁迅文学院副院长邱华栋与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金宇澄展开对谈……
时间:2015年10月17日(周六)下午 14:00
嘉宾:邱华栋 金宇澄
地点:思南文学之家

嘉宾介绍



著名小说家,诗人,评论家。曾为《青年文学》杂志执行主编,现为《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
正午的供词
著名电影导演潘岳爱上当红女星夏百灵后,和妻子离婚。但好景不长,不久两人即生情变,夏百灵移情别恋,潘岳因爱生恨,杀死了夏百灵后自杀…
小说家,《上海文学》杂志常务副主编,小说《繁花》的作者。被称为小说界的“潜伏者”。
繁花
这是一部地域小说,人物的行走,可找到“有形”地图的对应。这也是一部记忆小说……

文字实录



91期通讯:北京时间与上海时间——邱华栋对话金宇澄

     10月17日下午两点,思南文学之家邀请到了著名小说家、编辑家、评论家,鲁迅文学院副院长邱华栋与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金宇澄展开对谈。读书会现场,北京时间与上海时间激烈碰撞,南北作家不一样的眼光和理解给台下的观众们呈现了中国城市生活的全貌。 【详情

  城市发展中的文学痕迹


  邱华栋将这次的主题定义为“北京时间与上海时间”,因为北京和上海的城市生活分别是他和金宇澄的写作内容。北京和上海,作为中国两个最大的城市,是城市文学重要的素材来源。在邱华栋“北京时间”系列作品中,他以成长中的北京作为背景,把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人作为主人公来创作,用精妙绝伦的语言,将国际大都市北京的繁华景象和暗藏深处的内心影像呈现得淋漓尽致。他通过对人性的体察,将外界环境与市民内心结合起来,构成了对这个城市以及这个时代的深刻体悟。在邱华栋看来,作品《白昼的喘息》中所写的艺术家们还再继续地生长,虽然他的记忆已经停留在1995年《白昼的喘息》的定格里。他以调侃的口吻提到了自己的另一本小说《正午的供词》,他说:“写这个小说的时候我是29岁,那时我觉得自己已经29岁了,应该写一本相对厚重的书。”


  金宇澄在对话开始便提到城市文学不受重视的现状:“城市生活好像一直没受到重视,从30年代到现在,它一直是被批判的对象,或者被说成是腐朽的,所以我们一直将乡村叙事作为一个重点。”谈到《繁花》的创作时,金宇澄讲述了新媒体的发展对自己创作的影响:“每天在网上写作,我觉得这和我们最早的传统——连载小说差不多。当你无意之中进入连载小说讲故事的状态,真的投入进去,写作就变得非常简单,这是一种超常的发挥。”金宇澄对新媒体写作的讲述得到了邱华栋的认可,邱华栋说:“三四十年代上海很多报纸连载小说的方式…… 详情

邱华栋
著名小说家,诗人,评论家。曾为《青年文学》杂志执行主编,现为《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
金宇澄
小说家,《上海文学》杂志常务副主编,小说《繁花》的作者。被称为小说界的“潜伏者”。
活动现场
热情读者向嘉宾提问

现场图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