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芦苇荡的红色记忆

      10月3日下午两点,思南文学之家请来了著名作家王小鹰,向读者讲述她在苏北的经历与感悟。1947年,王小鹰在苏北的芦苇荡中出生,58年后,她重返故地,写下《苏北行》。让我们跟随她的脚步,一同探索这片……
时间:2015年10月3日(周六)下午 14:00
嘉宾:王小鹰 薛舒
地点:思南文学之家

嘉宾介绍



作家、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68年高中毕业后务农。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后任《萌芽》杂志编辑。
假面吟
越剧名旦谢影阁从出生起就浸淫在鼓板丝弦所营造的戏曲氛围中。1960年代,谢影阁及其谢派艺术正欣欣向荣……
著名小说家,上海作协主席团委员。
远去的人
本稿为纪实作品,通过记录父亲老年痴呆症之后的两年时光,从一个老人最初的失忆,一日日走向完全失智……

文字实录



89期通讯:寻找芦苇荡的红色记忆

     10月3日下午两点,思南文学之家请来了著名作家王小鹰,向读者讲述她在苏北的经历与感悟。1947年,王小鹰在苏北的芦苇荡中出生,58年后,她重返故地,写下《苏北行》。让我们跟随她的脚步,一同探索这片卧伏在她心底的神秘之地。 【详情

  “苏北的乳汁哺育了我"


  读书会开场,王小鹰便被问及她对苏北的记忆,她说,“那是我多年来的心结。”1947年国内战争,国民党部队进攻苏北根据地,“所有人都撤退了。”王小鹰说,“我妈妈是大肚子,她没有办法跟着大部队走,只好坐着小船驶进芦苇荡里面。路过村子,听见没有狗叫,就赶紧把妈妈搬上去。当时生不下来,再转移到船上面去,躲进芦苇荡里,反复好几次。最后实在等不及,就把我生在了小船上。那个时候部队要撤退,只好把我送到一个老乡家里。所以我说,是苏北的乳汁哺育了我。”


  她说起自己的名字,“部队攻回来的时候,我在苏北当地老乡家里,脏兮兮的,只看见两个眼睛,我爸爸就给我取名叫小鹰,说我的眼睛很像老鹰。”


  “要去找我出生的地方"


  王小鹰说,她写作的动机,是要借父母的故事,来写两代人的反差,来讲述重塑理想的过程。她说:“开始写的时候很慌张。因为我从两岁跟妈妈南下以后,就没有再回到苏北去过。如果不亲自到那里去,就根本没有办法想象芦苇荡到底是怎么样的。所以我有一个心愿,要去找我出生的地方。”这次阅兵的刘老庄连队,就是她回到苏北所拜访的地方之一。


  “非常凄凉,没有一个参观者,”她重复道,“除了我们没有一个参观者。地上都是枯叶,还有很矮的平房。但当时他们的事迹是非常感动人的…… 详情

王小鹰
作家、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68年高中毕业后务农。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后任《萌芽》杂志编辑。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上海作协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
金理
作家,上海作协主席团委员,作品发表于《收获》《十月》《人民文学》《上海文学》、《小说界》等杂志。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现场图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