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想“吃”,所以写“吃”—— 裘小龙、陈保平、陈丹燕

      4月2日,午后下起了雨,依然难挡读者来赴思南读书会113期,旅美作家裘小龙和陈保平、陈丹燕两位嘉宾,围绕“吃与文学——离不开的上海”主题展开了一场风趣对话……
时间:2016年4月2日(周六)下午 14:00
嘉宾:裘小龙  陈保平  陈丹燕
地点:思南文学之家

嘉宾介绍



出生于上海,八十年代初在中国社科院师从卞之琳先生,获硕士学位,九十年代中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获博士学位。
红旗袍
一个“变态”连环杀手杀死年轻女子之后,给她们换上被扯破的旧式旗袍,然后弃尸于公共场所……
杂文作家,前《新民晚报》总编辑,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辑。
个人介绍
《上海一周》、《外滩画报》创办人,上海报业集团高级编审。
作家,旅行家,著有上海历史非虚构作品《上海的风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叶》《上海的红颜遗事》等。
我的旅行哲学
她边走边写20余年,用脚丈量出属于她的世界。这些文字是一位痴迷行走的作家呈现给读者的真正的旅行文学。

文字实录



113期通讯:因为想“吃”,所以写“吃”

—— 裘小龙、陈保平、陈丹燕

    4月2日,午后下起了雨,依然难挡读者来赴思南读书会113期,旅美作家裘小龙和陈保平、陈丹燕两位嘉宾,围绕“吃与文学——离不开的上海”主题展开了一场风趣对话。详情

  本次读书会中,作为作家的陈丹燕担任主持,她围绕饮食、文学、创作等内容向裘小龙、陈保平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比如裘小龙是如何开始写侦探小说的?陈丹燕介绍,在她的印象中,裘小龙如果去演犯罪电影,一定是前三分钟就被杀掉的人。但是后来,他开始用英文创作侦探小说,并且屡次获奖,在美国颇具影响力,这一切都令她惊讶。从诗人到小说家,陈丹燕向裘小龙提问,“你是不是从写诗开始写侦探小说,不是为了写诗?”


  裘小龙表示自己是八十年代末以后开始用英语写作,几年后他回到中国,一直想写一部关于中国社会变迁的小说。他以前写诗、翻译诗,没写过小说。所以写初稿时架构就有问题,而侦探小说的结构比较固定。一般从一具尸体开始,接下来要破案,最后总有一个结论。于是他将自己想写的小说,放到这样现成的框架中。写了一大半以后,他发现侦探小说也可以很方便地反映社会问题。一个警察,破案时肯定要思考,他也可以在城市里到处行走,敲门,问问题,有时还可以找到一些你自己都不知道的材料。裘小龙介绍,现在西方侦探小说有一个流派,叫社会学流派,主要讲述案件发生的社会背景而不是交待破案的过程。第一本小说完成后,美国出版商便和裘小龙签了三本书的合同。之后第二本、第三本,现在已经写到第十本了。所以,开始创作侦探小说,一切都是阴错阳差。


  吃不到中国菜就用文字来满足


  怎么想到把美食写进小说?裘小龙解释为无心插柳。因为在美国吃不到纯正的中国菜,就想写了,多少还有一点安慰,在文字当中体验满足一下…… 详情

裘小龙
裘小龙,诗人、诗歌翻译家、小说家。
陈保平
杂文作家,前《新民晚报》总编辑,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辑
陈丹燕
作家,旅行家。
活动现场
陈丹燕为读者签名

现场图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