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和一个时代

巴金的思想、精神、作品以及他的复杂、矛盾的性格,都已成为巨大的存在,为我们解读百年中国的政治、思想、文化,提供过了一个内涵丰富的范例……
时间:2014年11月22日(周六)下午2:00
嘉宾:李辉
地点:思南文学之家
         (复兴中路505号,近重庆南路)

嘉宾介绍



李辉,1978年进入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学习,1982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现供职《人民日报》编辑文艺副刊。
往事苍老
本卷收录《沈从文与丁玲》,《是是非非说周扬》。后者大部分为访谈录,多层次,多侧面勾画周扬这位历史人物……

文字实录



思南读书会43期:一个人和一个时代

    “我一生最大的幸运之一,是在三十年代初在北平海甸结识了巴金,七十年来一直保持友谊。如果不是这样,我一生会走更多的弯路。沈从文教我怎样写文章,巴金教我如何做人。可惜我不是个及格的学生,一想到他,我就惭愧,感激。”这是萧乾1997年亲笔写下的一段话——巴金的文字和精神,影响的,不仅仅是普通读者。【详情】

  昨天,作为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和纪念巴金诞辰11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思南读书会邀请巴金研究者、作家李辉讲述“一个人与一个时代:巴金对八十年代文化老人写作的影响”。


  李辉说,巴金“讲真话”的精神影响了一大批同样经历过“文革”的作家和他们的写作,其中萧乾是受巴金影响最深的一位。1980年4月,萧乾在香港媒体上撰文,细述自己与另一位作家之间的恩怨。巴金在当年5、6、9月的三封给萧乾的信中接连提出坦率的批评和劝诫:“要大量些,想得开些,那是很小的事。请你多想想。”“那件事就到此为止吧。以后希望不要再提……来日无多,要善于利用,不要为小事浪费时光,我们已经浪费得太多,太多了。”在9月的信中,巴金对萧乾说:“我常说三十年代的朋友中有三个人才华超过我若干倍,他们是从文、曹禺和萧乾。因此我希望你在作文和做人两方面都更深沉些,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些。”


  “不要为小事浪费时光……”巴金信中一席话,简略却有力,这一教诲犹如黄钟大吕撞击萧乾,让他有了摆脱个人恩怨的警觉,进而可以站在更高境界进行历史反思。1986年,萧乾写一组《文革杂忆》文章交由李辉发表,在信中就明确表示这一次不写自己的遭遇。详情】

李辉
1982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现供职《人民日报》编辑文艺副刊。
活动现场
巴金与八十年代的文化老人群体,永远值得我们感怀。因有他们,历史才有分量,文化才有丰富性。
活动现场
“把心交给读者。”“讲真话。”“我惟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这是巴金的心愿。他也是这样做的。

现场图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