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屏瑾:《我们的木兰》新书分享会

《我们的木兰》的作者在后记中说:“只愿借他人之酒杯,用别人的故事,讲自己的心事。”这既是批评家特有的思维方式...
时间:11月2日(周六)16:00-18:00
地点:思南文学之家(复兴中路505号)
 嘉宾:张屏瑾、毛尖、朱枫
主持:陈嫣婧

嘉宾介绍



文学博士,同济大学副教授,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我们的木兰》
是一本“小评论”集,记录了作者近年来对各种文艺现象的观察、阐释和批评。
个人简介
宁波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著有《非常罪非常美:毛尖电影笔记》《慢慢微笑》《例外》《一直不松手》《有一只老虎在浴室》《一寸灰》《相遇》《夜短梦长》《凛冬将至》等二十种。
个人简介
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于上海,上影导演,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长。
个人简介
青年书评人,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

文字实录



张屏瑾:“找到批评家最自然的写作状态”

     11月2日下午,青年批评家张屏瑾携新作《我们的木兰》来到第325期思南读书会,与作家毛尖、导演朱枫一起,围绕创作风格、文艺批评以及当下的文艺现象展开讨论。青年书评人陈嫣婧担任主持。详情

  中性飒爽的木兰气息


  《我们的木兰》收录了作者短小的文艺评论,包括影评、剧评、书评等等,内容涉及读者日常关心的文学、艺术、电影以及女性主义等问题。毛尖认为,女性在写作中极易流露出温柔的性别特质,困难的是有意识地克制软弱与优美,产生一种“中性感”。谈到该书的叙述风格时,毛尖笑言:“看她(张屏瑾)的文本,你不会觉得这是一位女性作家。她是我们师门最漂亮的姑娘,但她从不利用漂亮作为写作的优势。”她认为,书中那种飒爽的“木兰气”,是女性写作者的难得之处。


  张屏瑾表示自己从未从性别的角度出发去讨论文学、社会、历史等问题,“从我的博士论文开始到出版第一本专著,我可能始终没有去把性别抽象出来,进行用性别定义的本质性的叙述。”她指出,这本书并非完全理论化的作品,她尽量去展现读者喜闻乐见的文化内容。“这也是作为一个小小的试验,看能否用一种更直接的方式,将学院派或者理论研究者的态度传递给普通读者。”


  导演朱枫认为,导演结合现场设计的镜头、画面等进行创作,与批评家的影评实际属于两个不同范畴,但这也是电影和影评之间有意思的地方。“我希望能通过批评家的视野,来使作品获得一个文化视角上更宽泛的分析。”于他而言,好的批评应该同时具有“温度”和“湿度”。“温度”要有较高的立足点和正当性,来展现人文关怀,而“湿度”在于评论的文字要鲜活……【详情】


现场嘉宾
从左至右为陈嫣婧、朱枫、张屏瑾、毛尖
现场嘉宾
张屏瑾
现场嘉宾
朱枫
现场嘉宾
毛尖

现场图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