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青年作家郑小驴:小说是理解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作为青年小说家,郑小驴文笔犀利,擅长将社会现实纳入创作主题,把深刻的观察转化成通俗易读的故事,达到文学艺术的和谐。
时间:8月31日(周六)14:00-16:00
地点:思南文学之家(复兴中路505号)
嘉宾:郑小驴、李樯、黄平、项静
主持:金理

嘉宾介绍



原名郑朋。南京市百名优秀文化艺术人才,中国人民大学首届创造性写作硕士。1986年出生于湖南隆回。
《去洞庭》
 从北京到湛江、东莞、东北、洞庭湖、长沙、咸阳,这几个命运交织的故事,是对人生、爱情......
个人简介
诗人,小说家,江苏徐州人,现居南京,《青春》执行主编。大学期间开始发表诗歌,小说等,至今出版长篇两部,小说,诗歌奖若干。
个人简介
1981年出生,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副院长,从事当代文学批评,出版有《自我的踪迹》《反讽者说:当代文学的边缘作家与反讽传统》《大时代与小时代》等著作,曾获唐弢文学奖等。
个人简介
青年评论家,文学博士,《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出版有评论集《我们这个时代的表情》《肚腹中的旅行者》,小说集《集散地》。
个人简介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著有《从兰社到<现代>:以施蛰存、戴望舒、杜衡与刘呐鸥为核心的社团研究》、《历史中诞生:19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小说中的青年构形》、《青春梦与文学记忆》等。

文字实录



郑小驴:作家应该是全身长满耳朵的人

     8月31日下午,青年作家郑小驴携新作《去洞庭》作客第315期思南读书会,和《青春》执行主编李樯、青年评论家黄平、项静一起讨论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四位嘉宾分别从作者、编辑和评论家的角度,分析长篇小说《去洞庭》背后的思考空间。青年评论家金理担任主持。详情


  “作家应该是全身长满耳朵的人”


  一场意外的车祸,两次意外的绑架,五个身份各异的人因为这些意外交错出复杂的关系,最后一起共赴洞庭湖。郑小驴表示,书中很多情节都是现实体验的倒影。从一个幻想症女人的突然来电到小说中的北漂女孩张舸,从机场广播里熟悉的人名到小说中出轨的企业家史谦,现实中分散的、细微的感受都被运用到创作中,成为小说的“养料”。他说:“我认为作家应该是全身长满耳朵的人,每一天都在收集不同的声音,然后进行复杂的转化,最后变成笔下的故事。”

  李樯认为,郑小驴的小说情节设置上有类型化小说的特点,不仅是为专业读者而写,也能吸引普通读者,“他(郑小驴)的小说内在是坚硬的,文字背后有年轻作家的锐气,但外观是柔软的,具有成熟的叙述节奏和老练的语言。”


  项静谈到,《去洞庭》不仅是一个好看的故事,在阅读中也有很多意犹未尽之处。一方面,郑小驴在小说中有意识地去塑造公共记忆并且不断加固,所以在阅读中非常具有代入感与共情能力。另一方面,当日常生活与理想生活出现剧烈的冲突,小说中的五个人物都不肯屈服于日常,这也成为整部作品最主要的推动力。而如何在日常与理想的冲突中寻求平衡,这是小说留给读者的思考空间。

 ……【详情】


现场嘉宾
从左至右为金理、郑小驴、李樯、黄平、项静
现场读者
现场读者
现场读者
读者提问
现场嘉宾
读者签名

现场图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