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而之四——詹姆斯·伍德:重返文学阅读的愉悦

同时身为批评家、学者和作家的詹姆斯·伍德,其文学批评几乎完全摆脱了学院派“文学理论”的话语系统。
时间:4月6日(周六)14:00-16:00
地点:思南文学之家(复兴中路505号)
嘉宾:黄远帆、张定浩、赵松、杨全强
主持:李伟长

嘉宾介绍



上海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系文学硕士。译有《小说机杼》《破格》...
《小说机杼》
秉承E.M.福斯特《小说面面观》和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的传统,《小说机杼》...
个人简介
1976年生于安徽,现就职于《上海文化》杂志,写诗和文章。著有文论随笔集《既见君子:过去时代的诗与人》《取瑟而歌:如何理解新诗》,诗集《我喜爱一切不彻底的事物》等。
个人简介
作家,生于辽宁抚顺,现居上海。出版作品:《抚顺故事集》《积木书》《细听鬼唱诗》《最好的旅行》《空隙》《隐》(即出)。
个人简介
上河卓远文化总编辑。
个人简介
980年生,青年评论家,现任上海市作家协会创联室副主任,思南读书会策划人之一,中国现代文学馆特聘研究员。著有阅读随笔集《珀金斯的帽子》《年轻时遇见一些作家》。

文字实录



共话“生活书店的那些人和事”

       《生活书店会议记录1933—1937》一书所呈现的历史档案中,有哪些鲜活的人和事?备受文学界关注的《译文》停刊公案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昨天下午的第291期思南读书会上,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中华书局总编辑顾青和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一同畅谈“生活书店的那些人和事”,上海韬奋纪念馆副馆长赵书雷担任主持。详情

顾青(中华书局总编辑):

我今天要讲的一个观点就是,民国史料虽然很多,但目前的第一要务还是抢救。我们现在讨论的这本书《生活书店会议记录1933—1937》,是生活书店的内部档案。会议记录每个机构都有,但能够留存下来并整理出来的并不多。现在有个现象,就是很多人珍视历史久远的甲骨文,大家反而不够重视身边的这些真实的、具有唯一性的民国史料。所以目前,抢救仍然是第一位的。既然抢救,出版界的工作就是将其原封不动地影印出来。影印的好处就是不改不删。尤其是《生活书店会议记录1933—1937》这种彩色传真式的影印,需要胆量、技术和成本。感谢韬奋纪念馆能够把这批资料拿出来,原封不动影印出来,不删不改不去描修,这就是最伟大的抢救。这件事怎么评价都不过分,有了这个基础就可以进行研究了。


顾青

中国有两家现代出版企业超过一百年历史,第一家叫商务印书馆,第二家是中华书局。我们的编辑总说,商务印书馆研究那么多,中华书局的研究为什么这么少?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华书局的很多史料我们没有像韬奋纪念馆的这本会议记录一样及时整理出来。只有提供了史料,学术界才可以进行研究。是这本书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最基本的史料,有了这个史料,三联书店的形成和发展,才有了最基本的依据。

……【详情】

现场嘉宾
黄远帆、张定浩、赵松、杨全强、李伟长
现场读者
读者提问
本期读书会图书
《破格》《私货》《不负责任的自我》
现场嘉宾
读者签名

现场图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