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虚构逼近真实:显微镜下的大运河
运河是徐则臣二十年来的写作不可或缺的背景。随着对运河的兴趣愈发浓厚,凡涉及运河的影像、文字、研究乃至道听途说,徐则臣都要认真收集。“你对运河了解得越多,你会发现你对它了解得越少,因为你不断地深入细节。”从早年描写运河周边的《花街》《石码头》到新作《北上》,徐则臣将运河从小说的背景推向了小说主角。
2014年,徐则臣决定开始创作《北上》。他发现,“当真正要写的时候,我的运河只是望远镜中的运河,这远远不够,还需要放大镜、显微镜,每一个细节都要交代清楚。”在写作的四年里,徐则臣从南到北走遍了大运河流经的4个省,两个直辖市,18个地级市,五大水系。有实证主义倾向的他表示,“我去过一个地方以后,写起来比较踏实。”
为了确保历史的真实性,徐则臣翻阅了60余本相关的专业书籍。他根据各个国家士兵的日记、邮件、回忆录等等,像建筑师一样画图来构思小说的结构。“我要确保我写到的每一个地方,我不敢说完全是事实,至少在我的阅读视野里,应该无限逼近那个事实。”
小说中牵涉了大量关于运河和历史的专业知识。黄昱宁说,“这些陌生的知识急速爆炸在一个文本中,很容易被贴上知识写作的标签。”如何使小说有足够的信息量而又不会让故事超载?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