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美而生——从翻译家到设计师

从北京到纽约到上海再到北京,从翻译家到作家到设计师再回归作家,年龄从未成为于晓丹进行人生选择时的障碍。
时间:11月10日(周六)14:00-16:00
地点:思南文学之家(复兴中路505号)
嘉宾:于晓丹、韩博、俞璐

嘉宾介绍



作家,翻译家,服装设计师。
曾出版小说《1980的情人》,译著《洛丽塔》。
《医院》《驱魔》《亡灵》
“医院”三部曲采用全新的文学手法“科幻现实主义”,“用科幻的思维...
个人简介
诗人,艺术家,戏剧编剧、导演,旅行作家。毕业于复旦大学,美国爱荷华大学荣誉作家。出版有中文个人诗集《借深心》、《飞去来寺》等,以及《与酒神同行》、《涂鸦与圣像》等七本旅行文学作品。
个人简介
“斜杠女青年”俞璐Menthae有着多重身份:作为民谣乐队【小于一】的主唱及作词,她多次登上草莓音乐节、迷笛音乐节等舞台,原创作品在全网播放总数逾3500万次,目前正在和日本音乐家千住明合作,为东野圭吾原著的音乐剧『白夜行』进行作词创作;

文字实录



打造时空镜像,重组现实荒诞

     11月10日下午,兼具作家、翻译家、独立设计师多重身份的于晓丹携其新书《各色》作客思南读书会,和诗人韩博以及乐队主唱俞璐一起从时尚领域出发思考美学意义。详情


用科幻的方式达到超现实的关照


韩松的科幻小说《医院》讲述了主人公为了寻求更好的治疗,逃离医院,奔向宇宙,进而求助于人工智能。但每一次都逃跑无果,最终依然要返回医院接受治疗。韩松认为,这呈现出一种人的状态,“始终有一种危机,逃不掉压力、焦虑、对未来的不确定”。此外,韩松也想借主人公求医来探究宇宙的终极本质。在他看来,宇宙好比一座医院,终究像病人一样走向死亡。“宇宙从它一出生,就像人一样,先天机体不完善。通过人类的修修补补,使它存在下去。”


宋明炜关注韩松的作品长达八年,他见证着中国科幻小说从被小众的读者群体接受发展为被主流媒体、批评界认同的过程。他表示,韩松早期的作品《轨道三部曲》与现实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医院》的笔触更深地切入现实的肌理,“韩松的作品中也愈发包裹着不可捉摸的幽暗魔力。”


在严锋看来,韩松作品处在从鲁迅延伸至80年代先锋文学的延长线上,“他守住了脆弱的精神血脉,继承了他们对人性的观察和批判,并且以科幻的方式达到了超现实的关照。”延续了先锋小说的现实性,韩松采用科幻的思维将现实加以改造,重新切割,将其陌生化与写意化。严锋说道,尽管《医院》的现实感戳中了读者的切肤之痛,但是仔细读来却能体会到韩松实则把医院塑造成奇幻的时空共同体

……【详情】


现场嘉宾
韩博
现场嘉宾
于晓丹
现场嘉宾
俞璐
现场嘉宾
现场读者

现场图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