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难度——肖江虹《傩面》分享会

你大概知道《百鸟朝凤》的原作者肖江虹,知道写贵州独特习俗的肖江虹,甚至知道一个出色的作家肖江虹……
时间:7月7日(周六)下午2:00
地点:复兴中路505号思南文学之家
嘉宾:肖江虹、李宏伟、孟小书、黄德海

嘉宾介绍



生于1976年,贵州修文人。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中文系。
《傩面》
本书讲述了贵州山区中猫跳河沿岸的三个村庄的故事,三个村庄分别代表了贵州三种...
个人简介
四川江油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硕士。著有诗集《有关可能生活的十种想象》、长篇小说《平行蚀》、中篇小说集《假时间聚会》,译有《尤利西斯自述》等。
个人简介
1987年出生于北京。出版长篇小说《走钢丝的女孩》,小说集《满月》。获第六届西湖·中国新锐文学奖。现任《当代》编辑。
个人简介
《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中国现代文学馆第四届客座研究员。著有《书到今生读已迟》《若将飞而未翔》《泥手赠来》《个人底本》,翻译有《小胡椒成长记》,编有《书读完了》。

文字实录



好的民俗写作能串起漫长的民族历史

      7月7日,电影《百鸟朝凤》原著作者、小说家肖江虹携最新作品《傩面》来到思南读书会第253期的现场,与小说家李宏伟、《当代》杂志编辑孟小书、评论家黄德海共同探讨小说写作的难度,以及好的小说所具有的独特魅力。详情

捕捉文明消亡刹那的“闪光”


谈及创作《傩面》的过程,肖江虹用“费力、费神”来描述自己的体验。为了更好地呈现傩戏风俗,在动笔之前,他前往傩戏最发达的贵州思南县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田野调查。之所以将笔触伸往贵州的边缘山区,肖江虹希望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地区文明在消亡时的“那一道闪光”,文学性也由此迸发。在田野调查中,肖江虹尤为关注傩戏的演出场面,亲身感受原始纯正的民俗。“小说当中傩戏很多唱词,傩面师唱一句,我记一句”。于是日积月累地形成了长达七万余字的文字记录,远远超过小说最终成稿时的三万余字。肖江虹也坦言说小说创作时的难度之一便是要承受这巨大的体力劳顿。


在肖江虹看来,唱词中包含了丰富的地区文明成就。民俗也能在某种程度上“串起民族的漫长历史”。民俗落实到小说中只是一个符号化的体现,而文学最终的落脚点还是人。为了探究人在民俗中究竟处于怎样的位置,肖江虹连续写了三部涉及民俗的小说,分别是《百鸟朝凤》《蛊镇》《傩戏》。


提到“蛊”,可能许多人的第一反应便是恐怖传说。肖江虹则为“蛊”正名,苗族制蛊的初衷仅是为了保护村寨的安全,从而使用迷幻药来驱逐试图掠夺村寨的土匪,并非像后世所传的那样耸人听闻。黄德海认为,这般带有禁忌意味的民俗提供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分寸

 ……【详情】

现场嘉宾
肖江虹
现场嘉宾
李宏伟
现场嘉宾
黄德海
现场嘉宾
孟小书

现场图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