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讲讲自己心目中的这本书的形象,但很可能只是一些主观的看法。这本书的整个编辑和出版流程非常流畅,其实每个节点上却又花了非常大的心思。因为在编辑的过程中我一直企图用一个形象或者一句话来概括周嘉宁想在这本书里讲什么。而试图用一句话来概括一本小说这件事其实又是最反小说的行为。
然后在想书的具体呈现方式时,周嘉宁大概翻了有上百个Instagram账号,找到了这张图的插画师,这个插画师是个日本人,长相和行为都很像一个典型的周嘉宁小说人物。然后我们把这张图和文案给到设计师陆智昌,并且提供了他很多参考资料。他看了书的内容后说觉得图有点甜,所以加了一个意想不到却又情理之中的十字架,最后成为现在的样子。
这个过程,就好像是作者、编辑、插画师、设计师,试图协力登陆一个小岛那样,以不同的方式,尽量去接近这本书的核心,去给读者尽量描述在他们眼中这本书的形象。但这些描述其实只是一个邀约和一个开始,最后在这本书里能看到什么风景,是属于不同读者的自己的旅程。
所以我先讲我的描述,再听周嘉宁会来讲她这边的证词,而最终我们期待的是读者对这本书的看法。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我会说,在这本书里,周嘉宁主要写的是2000-2010年,处于转型进程中的中国大城市中青年知识分子们的精神世界状况。她描述了一个明亮轻盈的青年世界,但是又思考了不少沉甸甸的,重大的,和暂时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想先问一下周嘉宁,为什么你的小说会选择以2000年作为起点?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