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下午,青年评论家张定浩、黄德海、项静、木叶和李伟长来到思南读书会第248期的现场,同时这也是“述而”系列的第一期活动。思南读书会的“述而”系列将以作者不在场的方式讨论更多作品,也谈论我们共同置身其中的当代写作。本期读书会五位嘉宾围绕青年小说家董夏青青的《科恰里特山下》,展开了关于短篇小说传统与当下的精彩讨论。
撬动文学评论中的代际划分
项静在早些年已关注到董夏青青的创作。2010年,董夏青青在《人民文学》上发表《胆小人日记》,文中讲述了一名部队文艺干事在新疆乌鲁木齐的“游荡”与“流浪”,她慢慢走进一个牧民的家庭并且去观察他们的生活。项静欣赏董夏青青对生活的反省、内心的挣扎与一种“为全世界牺牲”的心情,认为她可能会是一个可以深层次地看待世界或者生活的作家。
将《科恰里特山下》作为述而系列活动的第一期,是因为关于这本书五位嘉宾达成了一个共识。黄德海谈到,这位新锐青年作家的出现撬动了传统文学评论中的代际划分。小说的作者不再被局限于自己年龄段内的同龄人比较,例如这位80后作者的小说可以与70后、60后并置讨论。
在董夏青青的小说中,张定浩感受到了“属于人的对话、细节和行为”。董夏青青往往在小说中设置一个采访者的身份,她对采访所得到的可靠程度有着自己的认知。作者从不硬编故事,素材都是源于对生活素材的搜集,因而也成就了独特的阅读体验。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