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是贴近作家心灵的文体
如果把散文比作一个意象,王雪瑛给出了她的理解:“像水一样的灵动和自由。”散文的意境便是思与诗的结合。王雪瑛引用了导师钱谷融先生的话:“散文是最见性情之作,没有真性情的人,不是真有话要说的人,是写不好散文的。”在钱先生的影响下,王雪瑛十分认同“散文是贴近作家心灵的文体”。
吴俊为读者们介绍散文的文体特点以及标志性散文家的诞生。中国古代传统将文体分为诗、文两宗,有韵为诗,无韵为文。文,即散文。而散文的范围极广,其写法也在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主流性的样式。五四新文化时期,受新文化者反对中国古代散文主流的影响,散文领域发生了较大的变革。周氏兄弟(周树人和周作人)则分别位列于中国现代新散文的两个表达极端。吴俊概括道,“周树人论辩战式的表达开拓了散文新的空间,后来被称之为杂文;而周作人平淡闲适并与现状有疏离感的表达,则成为了最早被称之为美文的一种散文。”
南帆简要地对比了中西方散文的差异以及散文相较其他文体的独特之处。在他看来,蒙恬、罗兰巴特、培根等西方近现代思想大师的散文随笔偏重于思辨,知性的含量很重。而中国的散文传统则是重在抒情。“随物赋形”便是苏轼用水来譬喻自己的散文。散文较之其他文体,语体形式的规范就显得十分自由。例如,写诗要注意押韵、分行和节奏,小说则需要基本的故事情节作为支撑。南帆进一步谈到,“散文由于形式规矩较少,更贴近每个人的人生,能直截了当地表达人的内心情怀。”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