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会热多久
郦波参与了众多与诗词相关的电视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华好诗词”等等。骆新作为电视人,一开始就抛出了问题,“2017年是中国电视诗词很热的一年,您觉得这个热劲还能持续多久?”
郦波认为“诗词热”只是表征,应该洞察到掩藏于其后的深层文化自觉与自信。它能热多久、怎么热都没关系,只要热过了,作为一个文化的引子在社会上引发了共鸣、达成共识,成为一种文化的创意、民族的自信,起到一种积极的推进作用,它的历史使命就达成了。与一些流行于当下的文化热点相比,“诗词总是在我们的记忆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打破现实的匆忙或文化的断层带来的割裂和不安。” 诗词在当代掀起一股热浪,是一个严肃而有趣的话题。郦波认为,它既是大众的,又是专业的,诗词在当代获得如此强的生命力延续,一是源于国家的文化倡导,二是基础教育的功劳。 “中国是诗的国度,这和每个家庭的教育息息相关,而治本的都在基础教育上。”郦波说。
古今音有别、韵不同,现如今我们不再是“读古音”、“诵故词”,骆新提出这是否会影响现代读者对古诗词的解读?郦波认为,语言土壤的改变确实带来了中国诗词的危机,然而修复断层的母语、复兴传统文化最好的桥梁就是诗词。他谈到, “一个民族的传承是有基因的,诗词就是我们的文化遗传基因,虽有断裂,但只要有机会去唤醒它、亲近它,就会获得熟悉而亲切的体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