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可待成追忆——文学中的传统与日常书写

陈思和曾在《北鸢》一书的序言中对本书如此评价:用委婉空灵的文学语言来展开日常生活细节,从中隐约可见传统文化的阴影和现代文化的转型,人物也是在半新半旧的纠结中逐渐改变命运。
时间:3月4日(周六)下午2:00
嘉宾:陈思和、葛亮
地点:思南文学之家
特邀嘉宾:侧耳声音团队

嘉宾介绍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著作有学术传记《人格的发展—巴金传》,编年体论文集《笔走龙蛇》《鸡鸣风雨》《犬耕集》《谈虎谈兔》《草心集》《海藻集》等十几种。
原籍南京,现居香港,任教于高校。香港大学中文系博士。著有小说《朱雀》《七声》《谜鸦》《浣熊》《戏年》
《北鸢》是葛亮书写近现代历史、家国兴衰“中国三部曲”的第二部,历时七年,是继上一部《朱雀》之后的最新作品。
SMG主播,侧耳声音团队成员,将在读书会现场配乐朗读葛亮作品《北鸢》片段。

文字实录



此情可待成追忆——文学中的传统与日常书写

  惊蛰将至,深埋于读者心中的文学种子,被《北鸢》震得破土而出,被葛亮温厚的家国情怀深深撼动。侧耳团队的何婕声情并茂的朗诵,把大家带入思南读书会第166期的活动现场,与嘉宾陈思和、作者葛亮一起,共同追忆家族情怀,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文学编辑室主任赵萍主持。详情

  游离于虚构与非虚构的家族史


  陈思和坦言一开始并没有把准《北鸢》的脉络,《北鸢》是葛亮的家族史,阅读时很容易把小说和现实生活等同起来,他上网查资料,又拷问葛亮细节的真实性,得到的都是葛亮老老实实的回答“这是真的”。但是这样一部本该有血缘关系的家族史,源头就出现了非血缘关系的故事,这让陈思和很困惑。


  葛亮说:“关于虚构和非虚构,在写这个小说时我考量蛮多的。当我用虚构的手法去构建整部小说时,它的可信度和信服力在哪里?所以一开始,我希望把它处理成非虚构的作品。但某种意义上来说,小说本身所带来的一系列原型事件,对我是有冲击力的,产生了冥冥之中的连带关系。”


  “比如这本书里有一个最大的虚构,支撑推进故事的节奏,就是小说里我祖父和外祖父的原型毛克俞和卢文笙,他们在成为儿女亲家之前是不相识的,但冥冥之中的机缘,让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情节,安排了他们少年时代的相遇、相知作为一个起点。这样读来,无论从逻辑上还是整个的情节铺展上将会更加地美好。”


  对于虚构和非虚构的话题,他坦言,在“非虚构”盛行的当下,自己无法去逆行,只能做到慎行。他不希望自己去特别选择、规避什么,而是从自然角度把本来…… 详情

活动现场
从左至右为赵萍、陈思和、葛亮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签名留念

现场图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