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是背叛?还是再创造?
苏国云谈到在翻译《亨利五世》时,自己主要从戏剧角度出发,而非文学角度。他以人物为核心,为广大的中国观众去呈现莎士比亚如何写历史剧的。塑造人物,不光是看眼前的英国君王如何,也可以联系到如何变为一个君王,如何带领一个国家。他心里想什么?害怕什么?这些元素在整个剧本中皆可通过现代的处理呈现。“这一次翻译和当代的处理,是一个真正非常微妙的结合。”苏国云总结道。
格里高利道兰认为翻译不是背叛,而是一种再创造。他对于亨利五世的字幕翻译非常满意,他表示苏国云完美地表现了莎士比亚的机智幽默,剧目在香港演出时观众的笑点与戏剧节奏完全契合。道兰提到,意思、诗意与节奏是翻译过程中的巨大挑战,在挑选剧本时,他们会围绕观众意图,选择演员朗朗上口的文本。
时代性与共鸣性
对于喻荣军提出的剧本删减问题,道兰作出了回应,“戏是活的,是当下的我们在当下呈现给当下的观众,所以它具有非常强的时代性。”对他来说,莎士比亚是一块巨大的磁铁,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莎士比亚的台词和故事,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意义,“有一些台词曾经因为没有共鸣被删除,但是又会因为当下的共鸣性将它找回。”
麦克·道博森谈到,“莎士比亚最让人兴奋的是,他一定要不断翻新,不断做新的版本……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