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对言语的追摹,不用说挂一漏万,即便一字不落地记下来,也永远不够准确,还难免失去生动。下面对刘小枫教授绎读的简单记录,充其量只算得上是东鳞西爪的感想。
下午的讲座,刘小枫介绍了《斐德若》在柏拉图作品中的位置,并绎读了第一篇讲辞。讲座中,他先是分析柏拉图《斐德若》这部作品的结构,称其篇幅不是很长,相当于现在说的中篇小说,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面的三篇讲辞,后面一部分是对话。他这次讲座,主要分析三篇讲辞中的前两篇。
他指出,《斐德若》在柏拉图作品中的位置非同小可,相当于小篇幅的《理想国》。《理想国》和《斐德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基本主题都是灵魂与政治制度的关系。但它们显然有很大的差异,比如说《理想国》是苏格拉底和好些人在一起谈,而《斐德若》只是跟一个人谈。他反复强调,一定要注意苏格拉底跟人谈话的场合,人多人少、人是谁都非常重要。从总体来看,柏拉图所有作品加起来是一个“苏格拉底传”,展示苏格拉底跟不同人的交往和谈话。
苏格拉底跟中国的孔子一样,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根据他的资质、个性和灵魂类型,来教授不同的东西。柏拉图作品中的斐德若,非常喜欢文学,智商不是太高,也不是太低。除了热爱文学,斐德若也喜欢哲学。这个特征用现在的划分,相当于在大学里面读书还算比较有热情的人……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