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实录



73期通讯:书信中的萧红

思南读书会  来源:上海作家  2015/6/25


6月20日星期六下午,思南读书会活动"为了爱的缘故——《萧红书简》新书分享会"如约在思南文学之家举行。本次活动邀请到了萧军的长孙萧大忠先生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的陈子善教授做客思南读书会,与读者交流分享著名作家萧红、萧军的文学历程和他们的通信故事。

《萧红书简》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前不久刚刚新出的一本萧红和萧军的往来书信集,在那样一个充满变革和动荡的年代,两位作家之间的书信交流会是什么样的?他们两个人的感情经历,思想交流的经历,以及他们之间不同性格造成不同分歧的经历又会在书信中有怎样的体现呢?本期思南读书会现场嘉宾们以萧红、萧军的生平回顾为切入点,探讨他们的人生履历和文学思想,重现这两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作家的真实面貌。

通过书信读到真实的萧红

陈子善以自己与萧军先生交往的经历开场后,萧大忠对《萧红书简》一书的来历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这些信是萧红写给萧军的书信,能保存下来非常不易。萧军和萧红于1938年在西安分手,这些信本来是萧军将要还给萧红的。但是,阴差阳错,最后这封信一直在萧军的身边,而且他一直带到延安,最后从延安带到东北,从东北带到北京。"

陈子善提出,这些书信有着多重的纪念意义,其一是能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萧红、读懂萧红,"萧红最真实的一面在这个书信里袒露无疑。我们看她的小说和散文,跟看这个书信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其二则是萧军为这些书信写上的注释非常耐人寻味,"萧军在注释里非常坦诚,对于很多敏感的话题和情况,他都有解释,都有说明,都有反省,都有实事求是的反思。"总而言之,这是人们研究萧红、萧军,以及他们两人的关系、思想、情感、创作,不可替代的,唯一的珍贵材料。它不仅有着特别的文学史料的价值,而且有文化史料的价值。

书信中的创作历程

陈子善主张从作品来看作家,"要了解一个作家,最稳妥的办法是读他的作品、书信、日记,而不是依赖于别人所作的传记。"这些书信与萧红的创作密不可分。"萧红就在信里不断地向萧军报告她写作这篇小说的过程,这个很有意思。因为我们一般很少知道作家在创作时的具体的进度、心理状态,我们不了解。这些书信让我们了解到,作为一个作家,她当时的创作十分旺盛。"

陈子善以学者特有的严谨态度对书信中的一处小错误进行了考证,理性而非感性的分析令人耳目一新。

品物、知人、论世

文学作品是很难把握的东西,研究者的工作是严谨地进行分析,萧大忠则更偏向更直观的感受。"我们在读一个作家的作品的时候,想要了解他的时候,随着时间的变换,随着年龄的增长有许多不同的认识。"

他从个人和家庭角度谈了谈对于萧红的看法:"我认为萧红的散文比她的小说好看。她的文字到今天看起来,仍然是一个才女所写的东西,她的散文写的非常好。"同时他坦言,"萧红在我们家里的位置非常特别。我们家里所有的人都对萧红非常敬爱。"

萧大忠表示祖父和其他文人的风骨令他深有感触:"他们在鲁迅先生面前永远把自己当做晚辈看待。现在看起来,他们这批文人对自己的恩师的尊重越来越令我钦佩了。而且包括我祖父,他对于自己曾经的恋人的感情上的尊重,确实让我们感到非常钦佩。现在这个年代就缺少这些东西。"

书信总是真实地记载着通信人双方的喜怒哀乐,萧红书信中还包含了青春的激情和创作的火花,是当时萧红心理和人格最好的重现,对于书信等一手资料的研究,想必也会令我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萧红和那个时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