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实录



150期通讯:《红蓝如凌》:诗中说梦,梦中寻诗

思南读书会  来源:上海作家  2016/11/08



《红蓝如凌》:两种文化的艺术碰撞

张如凌是一位艺术家,她从事的职业与建筑艺术有关,她曾参与设计上海大剧院、东方艺术中心,一直致力于中法文化建设与交流,而写作是她一直坚持的一件事,她更用心的是用文字去追求,坚持用母语表达自己的情感。

《红蓝如凌》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其插图由法国著名建筑大师安德鲁倾情绘制,是一本设计精美的中英文对照的诗集。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王为松介绍,三年前在思南文学之家曾举行过张如凌《法国蓝》《中国红》的新书发布会,《红蓝如凌》是其第三本诗集,诗人受过中国文化的熏陶,游历世界、长期生活在法国的经历使得这本诗集很好地融合了两国文化。作家赵丽宏在新书发布前读过张如凌的诗歌并做了序,他说:“这本书的文字非常有意义,是好的诗,真的感情,它有深刻的思想、博大的情怀、幽深的思绪,对故土、亲人、人生都有深刻的见解。”

落叶归根梧桐情

张如凌首先向大家分享了其作品《秋天的梧桐》的创作历程,这首诗是去年深秋夜晚在复兴路独自漫步,触景生情即兴而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和对自己将来落叶归根的思考。诗人由秋天的秋景想到自己的乡愁,从秋凉想到人生,从梧桐树想到它的原乡其旅居的法国。张如凌1982年大学毕业后去美国深造,在异乡第一次体会到了孤独和乡愁,在国外的生活分外想念乡音与饭菜,直到四年后才重新回国。她说:“这首诗是纯粹的乡愁,乡愁是古今中外所有文人笔下的永恒主题,而西方的文字中把乡愁常常跟怀旧统一。只有一个人离开了故乡,才能真正感到故乡在自己心里的位置,才能引起自己内心的波澜,写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谈到乡愁与复兴路梧桐树,赵丽宏表示很有共鸣。“我曾经在散文里面也写过复兴路,从东往西看,那是非常奇妙的景象。我曾经无数次在路上走过,脚上踩着落叶,看到梧桐树,这个景象我在其他城市没有见过。” 确实每个人的乡愁心里产生的意象、声音、图象都是不一样。

梦中的汗血宝马

《远古的呼唤》是诗集中特别的一首,几位嘉宾先后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与见解。作家赵丽宏对这首诗歌印象尤为深刻,他在新书的序中评论到:“她在诗中说梦,在梦中寻诗,对故乡的深情凝聚在一段段的诗中,在汗血宝马的提升中飞过海滩,穿越时光那种深邃曲折的意蕴,让人读之心颤。”

这首诗的创作,张如凌谈到:“我想写一种对美丽、古老地方的怀念,诸暨是西施的故乡,给我非常多的想象,我想象在浣溪河边,有马在河边跑。又联想到诺曼底非常漂亮的海滩城市——杜维尔。” 正是这两种梦境让张如凌找到了创作灵感,诗歌里“我的汗血宝马走了”是将“汗血宝马”拟人化,“汗血宝马就是我梦中的情人离开我了,中国的情人离开我了,但是我忍着伤痛接受它,因为我并不在中国,所以它要去找它的所爱,所以我这里幻想成带着西施美女走的,让这首诗增加了一些梦幻,一些时空的超越。”

谈到这首诗,王为松提到,当诗人感情迸发出来用最凝练的语言表达整个世界的时候,读者可能与其在情感和经历上没有任何交集或相同点,看到的只是文学语句的排列,可好的诗歌可以把人带入进去,而张如凌在诗歌中营造了文学世界,她的经验帮助我们理解世界与作品。

陆澄认为这首诗信息量非常充实、饱满,它的审美角度非常独特,但是离我们又并不遥远,只是把我们意会到难以言说的东西淋漓尽致地说出来了。

分享会最后,赵丽宏谈到了对于好的诗歌的理解,他认为,好的诗歌第一要表达非常真挚的情感,第二要有独特的意象,第三是文字艺术。真正的诗是用精美的文字表达真挚的情感,表达对这个世界的见解,有思想、有驾驭文字的高超能力。作为诗人,表现思想的时候,可贵之处就是用意象和语言把一种对生活的思考表达出来,也许这个思考并不深刻,但是它表达得很独特。

上海广播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朗诵家陆澄先后朗诵了诗集中《迟到的绽放》《秋天的梧桐》《远古的呼唤》《秋天的诱惑》,张如凌也为大家带来《暮秋的虚度》的朗诵,读者们在诗意的诵读、自由的漫谈中享受了一场别样的读书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