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实录



144期通讯:2016上海写作计划外国作家眼中多元化的上海

思南读书会  来源:上海作家  2016/10/20



   10月15日下午两点,2016上海写作计划的驻市作家们做客144期思南读书会,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家们在上海度过了一个半月后,带着感悟、体验、收获向读者分享了他们眼中的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法语系教授袁筱一担任主持,她向读者介绍,自2008年,上海作协启动了上海驻沪作家写作计划,2016年的上海写作计划主题为“母语在他乡”,写作计划体现出当今世界的多元化写作的趋势和现象。2016年的写作计划邀请到了世界各地的作家们,他们是来自阿根廷、波兰、西班牙、美国、以色列、丹麦、新西兰、俄罗斯的十位驻沪作家。

 

  第一场嘉宾:安吉拉·普拉德利、安娜·卢比奥·范多斯、努里亚·阿诺

 

  从故乡到他乡的生活,让每个作家都有不同的体验经历,作家们轻松愉快地谈论他们想象中的上海,上海生活体验后的印象,以及今后的写作方式和创作期待。嘉宾们分为三组讨论,第一组的分享嘉宾均为西班牙语作家,对于上海这座城市,作家们在很久之前就听过,来到这里,阿根廷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安吉拉·普拉德利印象最深的是“尽管它是一个现代化程度如此之高的城市,但是它还是非常好的保留了一些传统的文化”。而作家范多斯走在上海这座城市,令她深刻的是上海的对比和冲突以及上海的平静。擅长写心理小说的作家努里亚·阿诺则关注上海城市的新旧冲突,体验了上海市民生活后,阿诺希望将这样的体验素材写进自己的小说。

 

  第二场嘉宾:叶卡捷琳娜·雅科夫列娃、玛尔歌泽塔·哈米森、福劳德·欧尔森

 

  第二场嘉宾分别是俄罗斯的作家叶卡捷琳娜·雅科夫列娃、波兰作家玛尔歌泽塔·哈米森、丹麦作家福劳德·欧尔森。叶卡捷琳娜表示,上海对于其创作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她写了很多的诗歌和小说,也翻译了一些中国年轻诗人的诗歌,她希望通过这些诗歌能够让俄罗斯读者加深对中国诗歌的理解和热爱。对于作家哈尔森而言,上海是一个可爱的城市,与西方社会孤独经验很不同,讲到自己的未来写作计划,哈米森表示想在儿童文学创作上找到中国信息。丹麦作家欧尔森来到上海之后,想找寻迷失在上海的感觉,“当我行走在上海的街道上时,总想一旦知道自己身在何处,知道在哪条街道上,就会闭上双眼,希望自己再度迷失,希望自己消失在市井当中。”他希望在写作中等待这种直接的经验沉淀下来化为写作的经验。

 

   第三场嘉宾:海蒂·诺斯·贝利、丽萨·提斯利、詹妮弗·黑格

 

   最后一组嘉宾分别是新西兰作家海蒂·诺斯·贝利,美国作家丽萨·提斯利,波士顿大学和麻塞诸塞州大学的客座作家、文学评论家詹妮弗·黑格,她们此行阅读了一些中国作品,产生了灵感,不约而同将以上海为背景进行创作,目前已经构思了一些与上海有关的故事。

 

   提问环节

 

   提问环节中,有读者问到“城市如何塑造作家”的问题,詹妮佛·黑格认为作为一个作家不离开自己的城市是永远不可能体会到经验,一个作者必须不断的给自己填充新的精神食物,这样才能永远保持自己在一个兴奋状态下写作。海蒂谈到,当深处外地时,反而能更好描写自己的家乡,距离能使某种归属感、某种思想之情得到沉淀。

 

   读书会现场,安吉拉·普拉德利朗诵了其在意大利创作的诗歌,范多斯也用西班牙语朗诵诗歌,叶卡提琳娜为读者呈现了俄罗斯母语的朗诵,各国作家在各国语言中共同展现文学魅力。

 

   上海驻沪作家写作计划给予了世界各地作家不同体验,上海作为一座城市,一种文化,将会让各国作家在各种语言的写作中绽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