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实录



NO.124 | 《朝霞》:非凡年代与青春岁月

思南读书会  来源:上海作家  2016/6/11

6月11日(周六)下午两点,思南读书会迎来了知名文艺评论家、新晋小说家吴亮,他与《收获》的编辑走走,围绕其新长篇小说《朝霞》,分享了他们对非凡年代与青春岁月的回忆与解读。

《朝霞》是在开放过程中写作的
吴亮说自己写《朝霞》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写作《繁花》的金宇澄盯着他,要他写东西。他们二人相识多年,在文学方面的交流非常频繁,金宇澄说“吴亮你肚子里很多东西。”但于吴亮却有一点障碍,“我想我假如写了小说,写给自己看是一件事情,假如说写可以发表的小说,我觉得是不是应该化名。吴亮已经是一个符号,就是一个批评家。而且据我们业内人士说,评论家写小说一般是失败的,这是很大的风险,而且我很要面子,所以我想是不是取一个笔名。”所以最终他选择在弄堂网注册,除了版主没有人知道这个贴主就是评论家吴亮。

他坦承“小说刚刚开始写的时候,写下第一句话的时候,后面是什么我都不知道。”“我不知道是不是一个小说。我只是说我会写一个东西,是很长的东西,但是究竟什么样,是小说还是笔记,还是一个无法归类的文本(都不知道)”。“但是当我写完的时候,回顾的时候,一切都清楚了。”

因为是匿名写作,一开始吴亮写得很放肆,后来写到十万字左右,有点像样子了,吴亮就给走走看了,走走希望吴亮慢慢写完,之后她能够做小说的编辑。所以在之后的写作中,写多少吴亮都会给走走看。可以说《朝霞》是在开放过程中写作的。

吴亮更是表示,“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我确实经历了长达五个月的精神分裂,不是疾病,是写作状态。就是说写到一半以后,这些虚构的人每天都跟着我,这不是夸大其词,因为我必须记住他们前面做了什么,今天又要做什么。所以我每天在马路上走的时候,他们这几个人跟在我后面。而且他跟着我以后,会冒出一些新的人,随着故事新的发展会产生很多人。”

写《朝霞》的吴亮
吴亮说“因为我以前一直是做批评家,批评别人或者是吹捧别人、分析别人,给别人戴帽子、贴标签。时间一长以后,我一直被我的同行贴标签。我写文学批评的时候是八十年代初,跑到大学里面开会的时候,老师会说:‘这个就是吴亮,这个就是八十年代的吴亮。’就是说中间已经缺了30年了,我是一个古董,我是上世纪的化石。”

“我写《朝霞》快写完的时候,我说我想摘个帽子,以后我在什么地方出现,你们不会再说我是八十年代的批评家,马原和孙甘露是吴亮评论的,你们不会这么说了。你们说吴亮的时候会说就是那个写《朝霞》的吴亮。这种称呼现在已经有了,有一个活动就这么说的,同学们就想看看写《朝霞》的吴亮。这个意外我很享受,我觉得脱掉了这个帽子,我觉得这个非常愉快。”

在走走提问:“你如何概括那时候的上海,你觉得上海的精气神和北京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上海会有《繁花》、《朝霞》这样的小说,上海是怎样的城市?”时候,吴亮回答“如果我不写《朝霞》,我可以回答你这个问题,因为我是一个评论家。但是我现在是一个小说家了,我现在是一个小说家了,一般小说家比较感性,他沉浸在人物中,我现在还沉浸在人物一些非常复杂的关系中,我现在理性思考能力明显下降了。他们在批评我的时候,提意见的时候,我不知道怎么来消化他们的东西,假如说我马上要反弹,我没有能量了。”

“我只是写出了一部小说,也许有些人喜欢,也许有些人喜欢其中一部分。但是不管怎么样,今天这样一个会见结束,要翻过去。但是你们的生活就像和我的生活,不管你们写不写,在你心里的东西永远是存在的。但是假如说有机会把它写出来,那是一种幸运,而且有读者更幸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