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实录



115 通讯 | 乾隆的“秘密花园”

思南读书会  来源:上海作家  2016/4/16


4月16日上午的一场大雨,没有阻挡读者们的热情。下午两点的思南读书会,座无虚席,甚至有些读者席地而坐,听完整个讲座。本次读书会主题为“乾隆花园——故宫的隐秘角落”,散文家、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祝勇,带领各位读者走进乾隆的秘密花园,为大家讲述宫里的生活。本期微信为读者带来读书会现场的速录整理。

乾隆和他的秘密花园

文艺大帝乾隆是如何打造他的秘密花园,圆归隐梦?

祝勇:乾隆皇帝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他活了89岁。他25岁那年即位,在位60年。他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在位时间不能超过他的爷爷康熙,所以在位60年就退位了,把皇位传给他的儿子嘉庆。

乾隆虽然君临天下,但是他的文化情怀很浓重,有文艺范,有归隐梦。他的归隐梦在紫禁城如何体现呢?皇帝总不能跑到郊区租几亩地,去种菜、种庄稼,怎么办?他就在乾隆花园中体现他的归隐梦想。

乾隆花园大名宁寿宫花园,位于故宫博物院的东北角。它是乾隆给自己退位后安排的一个去处,也是紫禁城里面唯一一座太上皇宫。宁寿宫区和紫禁城的结构一样,都是采取前殿后寝的结构,它实际就是一个缩小的紫禁城,在西北角有个花园,这个花园虽然很小,但是它五脏俱全,什么都有,尤其是能够体现乾隆皇帝的文人趣味。乾隆花园有太湖石,有回廊,有曲水流觞。把酒杯放在水里面,让酒杯在水里面漂,漂在谁面前,一饮而尽,作一首诗,这是文人聚会的雅兴,这个曲水流觞在乾隆花园就有。还有仙人承露台,北方只有两座,一座在北海公园,还有一座在乾隆花园里。

在乾隆花园最北面,有一个很小的小平房,这里是倦勤斋,是集乾隆个人品位、兴趣之大成的建筑。虽然从外面看不出特别之处,但是里面非常讲究,讲究到什么程度?如果今天要修复倦勤斋,无法修复,因为当时用的材料,今天没有了。大量的和田玉,大量的双面绣,大量的宝石和木雕镶嵌工艺,这些精美复杂的工艺经过200、300百年历史流变之后,已经逐渐失传。所以前些年修复倦勤斋,面临非常大的挑战。从另一个侧面可以看到,乾隆对自己退休空间的精细和高大上的生活品位。他的空间不见得大,但是非常奢华,非常有品位,讲究细节。

这里面有个细节,我们都知道乾隆六下江南,六下江南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也有非常曲折的故事。其中有一个原因,由于满人从草原来,乾隆非常喜欢江南的文化。他到了南方,特别喜欢南方的竹林,同时竹子又是文人气质和精神的象征,所以乾隆就要求一定要用竹子来打造倦勤斋这个文化空间。至于怎么打造他不管,他就提要求,怎么办是你们的事,办不好砍头。这可把大臣难坏了。因为竹子在北方很难生长,而且竹制品到北方肯定要裂,要变形。宫廷里的确能工巧匠多,大臣最后想出一个办法非常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用木头做,竹子是画上去的。这事真把乾隆蒙了,乾隆完全没有察觉到竹子是画的,而且竹节活生生的,每个都不一样,非常立体。这个小小的例子,就可以看出乾隆对倦勤斋的打造是非常用心的。

从和珅看乾隆帝国

当我们离开乾隆花园,离开紫禁城,进入乾隆帝国,乾隆时代到底是什么样的时代?作为一个历史拐点,它经历了哪些变化?

祝勇: 和绅是谈论清史无论如何绕不开的人物,因为他非常厉害,27岁就当了国家领导人。他所担任的职务,几乎包括了大清王朝的所有重要部门,但是他参加科举考试落榜了。和绅的出现,是乾隆朝历史非常重大的拐点,但是和绅何德何能取得这样的地位呢?他又是如何控制这个帝国,以及这个帝国如何衰落的?

和绅为什么能够上位呢?第一点,他家世雄厚,可以说根红苗正。和珅家在努尔哈赤起兵、反明、逐渐建立清朝,因为努尔哈赤建立是后金,到皇太极1644年入关,这样的背景下,和绅祖上立有功勋。

第二点,婚姻好。我不知道他是故意设计的,还是运气好。加分婚姻不是白来的,和绅自身的条件也很优秀。一,家庭背景好。二,和绅人长得漂亮,小鲜肉,帅哥。另外和绅的学问好,和绅是大书法家,在故宫博物院现在留存和绅很多书法作品。所以最后,他娶了内务大臣英廉的孙女,英廉在清朝是举足轻重的政治人物。

  第三点,有机遇。这个机遇对他来说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他虽然只有五品,但是这个岗位是给皇帝护驾的,所以他离皇帝近,这是职位给他带来的便利。

和绅和乾隆到底怎么认识的?大概有这么几个说法。一种说法是乾隆没事喜欢到外面溜达,巡视山东的时候,正好是和绅护驾。坐在马车里面旅途漫漫,乾隆没事跟他聊天,一问你家里干什么?噢知道,考过科举吗?他回答乾隆多少年考过一回,没考上,然后乾隆就问那年的考题,和绅过目不忘,把那年的题倒背如流,乾隆问你怎么写的,他也整个一字不差背下来。乾隆马上发现这小伙子是人才,不仅仪表堂堂,肚子里有东西,说话非常有条理,不慌不忙、一丝不乱。

还有一条记载是这样说的,有一次乾隆在出行时听到一个消息,犯人逃跑了。乾隆听到这个消息,随口说了一话“虎兕出于柙”,和绅马上接,皇帝是在责备我们这些人没有尽到责任。皇帝说你怎么知道,这句话是出自论语,就是说老虎、犀牛这些猛兽,跑出来,这个责任是看笼人的责任,不是老虎自己的责任。乾隆一看武将,20多岁的小保安,居然懂《论语》,就觉得和绅是可以聊天的人。

  还有一些更离谱的记载,我觉得不一定可信。比如,乾隆当皇子的时候,和他爹的妃子有一段不明不白。发现以后雍正很生气,把妃子赐死了。《清朝野史大观》记载,和绅长得和死去的妃子一模一样,这也是乾隆特别宠信和绅的一个说法,我们姑且听之。

  被乾隆重用以后,和珅就下工夫,首先提高文艺修养,听曲、弄词,作诗。乾隆一辈子写了四万首诗,比整个《全唐诗》还多。他喜欢舞文弄墨,如果去故宫博物院参观书画展,就会发现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所有名画保证有乾隆的题字。无论什么样的名画,他都敢写,而且选最要命的地方,所以我说,乾隆的字真是名画危害。乾隆的字写的弯弯绕,跟面条差不多,什么地方要命写什么地方,还写老长。和绅回来赶紧读书,后来和绅当了四库全书总裁,和纪晓岚整天待着。他在这块苦下工夫,和绅的字就开始模仿乾隆的面条字。乾隆看什么都爱题词,他到思南公馆,肯定也要题词。他太累了,题不过来怎么办,他让和绅代笔,和绅的字跟乾隆的字非常像,就像江青的字跟毛泽东的字。在故宫博物院有一些乾隆的题词,就是和绅的代笔。乾隆喜欢作诗,作诗要应和、要唱和,跟谁唱和呢?就跟和绅唱和。所以他成了乾隆很重要的伙伴。

坠落深渊——高度集权

康雍乾盛世为何朝着万劫不复的深渊坠落?

祝勇:乾隆从40年到60年退位,整个帝国向着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在冲刺,乾隆本人还在粉饰太平,满朝上下没有人敢说真话,底下已经到了民怨沸腾的情况,他还要标榜爱民如子,他还要安然退休,他给自己封了十全武功,表扬自己干了哪些大事,功德圆满的意思。

他掌握权力,和绅就不会倒。和绅最后是怎么倒的呢?只有一个机会,就是换皇帝,乾隆死了,和绅就得死。乾隆一死,嘉庆就让和绅给乾隆守孝,和绅就得站着,哪也不能去,也不能通风报信,就待着,待到一定的时间,嘉庆一道圣旨下来整到监狱里,结果和绅连家都没回直接进监狱,在监狱里待了几天,圣旨下来拿了一束白绫,你在监狱里自尽,而且不仅自尽,把和绅最宠信的官员给整到和绅的监狱里,让他跪视和绅自尽。

和绅知道自己活不了,就在监狱里写了一首诗,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日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之后清朝进入了嘉庆时代,嘉庆励精图治、厉行节俭、惩治腐败,采取一系列办法,到道光继续采取一般办法,试图扭转大清帝国分崩离析的局面,吃饭不能超过四菜一汤,有一次嘉庆宴请有功之臣,在紫禁城赐御宴,这些官员一听说皇帝吃饭,一个个摩拳擦掌,肯定会丰盛不得了,结果一上去所有官员面面相觑,谁都不敢动筷子,一动就没了。嘉庆、道光他们采用这样的方式,试图扭转乾隆时代的颓势,但是为时已晚,清朝在最后150年,向着一个万劫不复的深远,从道光开始坠落,这个拐点是他们在替乾隆的换账,这个账欠的太多,我们还不完。

为什么康雍乾盛世会出现这样的急转直下,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高度集权。中国历朝历代的封建王朝到清代,到了一个集权高峰。从雍正成立南书房,后来成立军机处,清朝一步一步都在加强中央集权。这样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其中最不好的一面,它缔造了人治的社会,而不是法治的社会,尽管清朝有各种各样的法律,但是它的法律是没有标准的,比如说议罪银,罚俸是什么标准,发一万两、三万两都是皇帝一句话,砍头还是不砍头,都没有标准,都由皇帝一个人。正是因为皇帝一个人来定,皇帝的精力有限,这个高度集权就导致他必然宠信和绅,所以和绅的上位,和绅的被宠信,他在历史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正是因为中央集权造成的。同时这个皇帝中央集权、皇帝批奏折,还有一个不能克服的问题,皇帝会老的,皇帝老了会老年痴呆,皇帝会得健忘症,这个朝廷怎么办?在乾隆身上验证了这个问题,因为乾隆本人老年就得了老年痴呆症,他根本记不清东西,刚吃完饭又要吃饭,这个在食录看的非常清楚。

这个例子说明高度的中央集权,既带来王朝极大的繁盛,同时也把帝王引入万劫不复,无法校正的深渊之中,清朝灭亡是清代体制导致的必然结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