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到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到此前热播的谍战片《潜伏在黎明之前》,近年来,多位海外华文作家的作品被改编成热门影视剧,在国内产生巨大反响。海外华文文学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昨天下午,包括《唐山大地震》原著小说《余震》作者、加拿大籍作家张翎在内的9位有着卓越创作成就的知名海外华文作家以及陈思和、陆士清、陈瑞琳等十余位国内外知名评论家齐聚上海作协西厅,共同参加“2016海外华文文学上海论坛”,探讨“海外华文文学的今天和明天”。
参加论坛的还有美籍作家卢新华、周励、叶周、薛海翔、施玮、王琰,马来西亚籍作家戴小华,日籍作家华纯。论坛上,9位评论家一对一地对9位海外华文作家的作品进行了评论,美籍评论家陈瑞琳就北美女性华文作家的文学创作进行了专题发言,同时,与会作家与评论家围绕“海外华文文学的今天和明天”的主题进行了热烈而坦诚的互动。
上海作协副主席汪澜告诉记者,80年代,有很多收到过良好的教育,有一定写作基础的青年奔赴海外留学。在生活稳定后,不少人当年的“文学梦”再度萌发,创作了一大批在海内外颇具影响力的华文文学作品。他们的特殊经历,不同文化碰撞交融后对他们的影响,使这些作者的创作呈现出与国内作家完全不同的文学面貌。
“今天我们讨论当代中国最重要的作家,肯定会提到一些优秀海外作家的名字。” 现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的陈思和教授在总结发言中说,海外华文文学已经是中国当代文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研究当代文学不能忽视的一个版块。这些海外作家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新题材、新经验,提供了过去文学史上没有的东西,特别可贵的是继承了五四新文学“直面现实人生”的传统。
“汉语文坛是世界最大的文坛,但汉语文学并不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学。”美籍华文学评论家陈瑞琳表示,汉语文学要想登上世界文坛的巅峰,需要国内和海外作家的共同努力。
两年前,上海作协主办的“华语文学网”上线,其中也专门设立了海外华文文学的相关板块,目前已经刊登了30多位海外华文作家的100多部作品。汪澜表示,上海作协希望今后能汇聚更多海外华文作家,加强彼此的沟通交流,促进华文文学的研究和发展。另外,本次论坛海外作家的创作感言、评论家的论文及论坛发言将被整理成专题,完整地呈现在华语文学网上。
文汇报记者 蒋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