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 思南读书会

文汇报:浓浓书香标注城市文化地标

2015年02月27日14:28 来源:文汇报 作者:王磊 张祯希 点击:

思南读书会一年邀请130多位中外学者和市民读者面对面

浓浓书香标注城市文化地标

  在淮海路时尚繁华的底色上,思南路正在用书香标注出属于文学的地标。春节前夕,思南读书会迎来一周岁生日。一年中,奈保尔、王安忆、孙颙、冯象、舒乙等130多位中外作家和学者,在思南公馆和文学爱好者面对面。没有娱乐明星的读书会,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文学粉丝”;主打文学图书的书集,年销售额近50万元。

  “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有学者认为,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一个固定的文化场所,让读者与作家见见面聊聊天。思南读书会正在成为这样的文化场域,并向周边商圈辐射出文化的溢出效应。通过思南读书会,上海的作家、出版人将有价值的书推荐给读者,吸引更多人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在需求引导中实现价值引领。

让读书回归朴素

  过去一年的每个周末,思南公馆都会摆上简单的桌椅,敞开大门欢迎所有喜欢阅读的人。台上的嘉宾按标准只有一瓶矿泉水,一年来最奢侈的一次,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在读书会过生日——那天为他加了个蛋糕。“读书本来就是一件日常而朴素的事。”读书会总策划、作家孙甘露说,思南读书会如此朴素,是希望回到阅读的初心:为书找到读者,为读者找到书。

  思南读书会既不用预约也不用买票,只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信息。思南公馆则完全开放,让读者听众自由进出。“零门槛”的读书会开办至今场场爆满。第一期活动开始前1个小时,读者就排起了长队。不少人或席地而坐或干脆站着。从那天开始,越来越多的爱书人渐渐养成了周六去思南公馆听讲座的习惯。

  “作家和读者像朋友一样聊天,这种自由即兴的交流最是宝贵。”著名学者陈思和曾做客读书会,他认为读书会能满足不同层次的阅读需求,“其中有不少读者有备而来,和作家对话时问题明确到位。”即便有人只是来围观凑热闹,读书会照样敞开大门欢迎。孙甘露说:“不求听众个个爱上文学,但是因为一次互动带来启发改变一时一事,那也是好事。”

  既可以在室内静静听讲,也可以在户外慢慢选书。思南读书会在读者中有了口碑,不少中外作家慕名而来,提前两三个月“预约”和读者相约思南。“3月底我们将请一位英国出版人来沪,和读者聊一本随泰坦尼克号沉入海底的书。”北京海豚出版社社长俞晓群说,“思南读书会最吸引人的是一种对文学的认同,在这里阅读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文化溢出效应让商业地产成为“价值商圈”

  让读者捧起书本或点开电子书并不难,难的是开卷有益,让人静心深读。尤其是读书会和书集“混搭”的模式,如何避免作家为商业营销站台,不让阅读成为广告的噱头?

  “许多读者来思南公馆,带着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思南读书会聚起的是对阅读价值的认同。”一位资深出版人告诉记者,由作家、编辑、媒体人组成的读书会策划团队,有意绕开某些所谓的劲爆热点,强调用阅读的价值为读者服务,并吸引潜在受众。读书会讲座以文学话题为主,兼顾其他人文艺术领域;书集主打文学图书,辅以社科、童书等产品,照应人们的多样需求。“文学和阅读本不该被‘轰动’和‘功利’窄化,失去固有的趣味和价值。”

  有意思的是,几乎和商业“企图”绝缘的思南读书会,却创造了不少商机。思南公馆总经理刘申见证了书香带给商业地产强大的文化溢出效应。和许多城市或城区一样,思南路不缺历史文化资源。陈望道、邵洵美、郁达夫等名士都曾在思南路留下身影,梅兰芳还曾在此蓄须明志。思南公馆错落着50多栋欧式建筑,有近代优秀建筑“露天博物馆”之称。但是,开发建设之初,人气却不是很旺。“如何让记忆中的房子不只是历史,又该如何给思南公馆赋予新的功能?”刘申说,上海书展期间,思南公馆承办了一些国际文学周的活动,作家阿城看到读者秉烛夜游手不释卷之后,由衷感慨“向文学致敬”,“这启发了开发团队:商业地产要增加活力增加人气,要的正是‘文化成色’。”

引入思南读书会短短半年之后,不仅增加的客流为周边商家带来了实惠,而且许多文创产品也特意选址在思南公馆商圈开店。一家国际品牌还特意将培训中心设在思南公馆,认为这里倡导的“慢生活”因为阅读有了智慧。刘申说:“文化内涵的增值,已经让读书会品牌成为一种业绩优良的‘投资’。”

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86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