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8月18日12:41 来源:上海作家网 作者:创联室 点击: 次
文学对谈: 让作品在中华语境中存活 于8月16日16点30分在思南公馆· 文学之家举行,法语文学翻译家马振骋,复旦大学教授、翻译家戴从容共同出席了该活动。活动由顾文豪主持。
马振骋,法语文学翻译家。所译法语文学作品颇丰,主要包括古典时代的《罗兰之歌》、《蒙田随笔全集》等;現代的有左拉《爱情一叶》,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等;当代的有萨巴蒂埃《瑞典火柴》、杜拉斯《如歌的行板》等。2004年,《小王子》在香港评为十大好书。2009年,《蒙田随笔全集》获首届傅雷翻译出版奖。曾出版过三部散文集:《巴黎,人比香水神祕》、《镜子中的洛可可》、《我眼里残缺的法兰西》。
戴从容,翻译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教授、副系主任,复旦大学文学翻译研究中心主任。已出版了三部专著并发表60余篇文章,翻译了四部专著和若干文章。
活动开始,主持人简单介绍出席嘉宾,并由马振骋讲解对谈主题。马振骋表示,让外国作品在中华语境中存活,怎么样把它翻译成中文,是我们今天谈论的主题。文学要得到全世界人赏识,它需要有另外一种语言去呈现,所以翻译最主要的是要和原著的意思一致,文采忠实不等于生硬,更不是死板的翻译。其实忠实没那么简单,要最大限度的发挥语言的文采,需要翻译文学作品的语言都很好,所以翻译过程中强调忠实是最主要的。
紧接着,围绕“让作品在中华语境中存活”的主题,对谈正式开始。
主持人(顾文豪):两位嘉宾是否赞同或怎样理解翻译忠实这一观点。
戴从容:我非常赞同。文学需要翻译的一个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我们不懂那么多语言,实际上口译和笔译是不一样的,口译只需要把意思传递过去,而笔译则需要我们去阅读对方的作品,是我们自身希望去学习,希望去了解我们文化之外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间,要把将很多西方的表述方式作转化。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所以翻译也就是对自己文化的一次次冲击的过程。翻译中如果可以真正完全了解对方,切实的把对方包含的艺术手法都翻译出来,对改善我们的文学也有很大帮助。一名翻译者是没有资格和权利决定要把作品翻成什么样子的,能做的是把西方的文学、文化原原本本呈现给读者,让读者去理解和接受。一本译著最终对另一个国家发生怎样的影响,是只有忠实的翻译才有可能做到的。
马振骋:我也同意戴老师的看法。追求忠实容易,但在实际上做到完全忠实却很难。100个人阅读一个作品不会有两个完全一样的理解,所以译者能做到认真而且有水平的翻译,就是忠实的一种标志了。
主持人(顾文豪):翻译作品时,遵循忠实的原则会体现在哪些方面?
戴从容: 翻译时的忠实体现在词语的忠实,以及文体表述方式的忠实,尤其在现代作品中表述方式的忠实是非常重要的。此外,翻译时也一定要留心原著的风格,如何根据这个风格去翻译,也是令很多译者非常头疼的问题。
马振骋:翻译中的忠实原则体现在,比如成语,按照原著的意思翻译出来,能看得懂的就要用,这样才能丰富我们的词汇。我曾经翻译的一篇作品中,有一句老百姓口语上讲的生动的话“不要把马的头放到驴屁股上”,这个表达非常有乡土气息,我们也不想本末倒置,但法国人真的不一定会用这样一个成语。所以如果中国语言没有这样丰富,但通过忠实的翻译之后就会更加丰富了。
两轮精彩的交流过后,进入与观众互动环节。其中一位90后观众的提问引起了众人的关注,他问:“随着人们教育水平的提高,80后和90后都具备了一定的英文读书能力, 在选择阅读一些外国文学作品时,很可能倾向于直接阅读原著,在这种情况下,翻译的意义和价值是否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戴从容:首先,非常祝贺你可以掌握这么多语言。其实,在历史上精通几种语言人很多,尤其在欧洲更多,但是这并有导致翻译的消失,相反却使翻译事业更加繁荣。其次,翻译时除语言外,还有必须对专业知识有所了解,这样才能翻译出具有文学性,有质量的作品。所以翻译绝对不是一个英文系的人就能做的事情。
戴从容机智巧妙又不失专业的回答,博得在场观众一致鼓掌表示赞同。整场活动持续一个半小时之久,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主持人顾文豪做结束总结:“也许翻译的过程就像一群人在向一座冰山长途跋涉,译者就是快乐的跋涉者,读者则是隔在冰山后来感觉他们温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