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学信息

《随园食绘》:视觉与味觉的时空碰撞

2024年12月13日10:02 来源:思南读书会 作者:思南读书会 点击:

从左至右为王晨曦、夕米木子、戴蓉、鸡丁

12月7日下午,插画师夕米木子携新书《随园食绘》做客思南读书会第482期,与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师戴蓉、悬疑作家鸡丁一起,为读者奉上视觉与味觉的双重盛宴。牧神文化创始人王晨曦担任主持。

古典美食生活

中国人历来讲究“吃”。穿越时空,古人都在吃什么?《随园食绘》给出了答案。从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中精选86道美食,这本书以直观易懂又富古典美感的细节,再现清代第一美食家的饮食审美。

“对中国人来说,‘吃’乃人生大事,爱和美食肯定是不能辜负的。”作为本书绘者,夕米木子首先为大家介绍了袁枚和《随园食单》。在官员、文学家的身份之外,袁枚还是一个善于经营的美食家。在写了《随园食单》之后,他在随园里广纳宾客,在宾客吃饭的同时搭配售书,与我们现在的网红景点打卡相类似。“袁枚就像从现代人穿越回清朝的美食家。”而这本书也正是从现代人的视角出发,重新理解古代的饮食文化和生活喜好。

夕米木子

戴蓉谈到,中国人从古至今都十分擅长享受美食,美食也是文人格外钟爱的题材。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好好吃顿饭都变成一件奢侈的事情。因此,夕米木子选择以绘画这种特别的方式,将文人笔下的美食呈现出来。与此同时,也将古人闲适的心态传递给读者,希望大家能够从《随园食绘》中收获温暖和治愈的感受。

戴蓉

“一个会吃的人一定是热爱生活的人。”在鸡丁看来,袁枚是清代大众点评的记录者。夕米木子将《随园食单》中的文字还原成画面,不仅图画精美,而且能够充分激发读者的食欲,纹理、色泽、线条勾勒出的图画令人垂涎欲滴。“只有对自己的东西充满热爱,我的作品才能够有生命力。”夕米木子说。

鸡丁

匠心精神传承

在《随园食绘》中,小女孩和小猫都穿着各种各样的中国古典服饰。夕米木子提到,出于对唐朝的喜爱,她画了很多唐朝的传统服饰——齐胸襦裙。在她看来,唐朝是一个开放的朝代,当时的女性勇于展现自己的美,充满自信感。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因此,她将这些古典服饰融入画中。“这是我们现在希望能够传承的精神。也希望现在的女生都可以容貌自信,不要容貌焦虑。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最可爱的,可以活得和别人不一样。”

除了服饰,《随园食绘》的菜肴也体现出古人的匠心精神。鸡丁认为,这种匠心精神是值得我们现代人反思和学习的。除却古人烹饪的匠心精神,夕米木子的二次创作同样渗透着匠心精神。从文字考据到一笔一毫,都需要精细的观察,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成功正在于细节之处,

戴蓉还注意到,画中每一幅都加入了植物的元素,其中处处考究。“除了比较简单的做菜步骤之外,我们更希望大家打开这本书的时候,能看到这个食物的前世今生。”夕米木子回应道。在书中,她根据菜品搭配季节,在画面中营造出丰富的环境。“只要观察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小治愈就藏在我们身边。”

现场读者

现代文化碰撞

艺术具有通俗性,夕米木子用自己的方式还原《随园食单》,让这本书变得“好吃”。在戴蓉看来,这本书还有实用性。当烹饪变成一件麻烦的事,用心做出来的家常菜其实是家的味道,承载着文人常说的“乡愁”,也会滋养一个人。中国美食文化非常具有包容性,各地互相影响、互相融合,鸡丁认为,正宗与否已经不是最重要的问题。“你只要花心思去烹饪和制作一道菜肴,做出来好吃,能让食客满意——就像袁枚能够把你的名字写到《随园食单》里面:‘杨家的鸡好吃。’——就值了。”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艺术符号。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蓬勃复兴,在年轻人心中,传统文化深深扎根,大家需要找到一种更轻松、更亲切的方式接受它,于是夕米木子的画风应时而生。她用现代人的视角研究和看待古代文化,用古代人的视角来珍惜我们当下的生活,探索到了让年轻人接受传统文化的全新方式。

《随园食绘》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找到平衡,期间经历各种反复与碰撞,但如夕米木子所说,正是在反复的过程中,才收获到创作的满足。“不管你在任何年龄段,只要能为一件事情真正付出热情,你就是真正地活着。”鸡丁如是说。

嘉宾为读者签名

思南读书会No.482

现场:陆铭晖

直播:姚芊芊

撰稿:周欣怡

改稿:郭  浏

摄影:迟  惠

编辑:陈思涵

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339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