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5日14:23 来源:文汇报 作者:许旸 点击: 次
集记者、学人、书家于一身,《文汇报》高级记者郑重既有知名报人敢为人先的风骨与情怀,亦见老一辈文人散淡天真的学养与气质。
18日,“百里溪畔沐秋荫——郑重捐赠文献展”在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开幕,将展至2024年1月21日。展品多为郑重多年积累珍藏的采访笔记、新闻报道、著作手稿、往来书信、工作用品等,丰富内容串起著名记者成长足迹,也勾勒见证了半个多世纪时代变迁。
“把藏品捐赠给博物馆,就像女儿出嫁,给她找到了好的婆家。”年近九旬的郑重神采奕奕,他自谦是“普通的记者,没有特别贵重的东西”,“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就是新闻记者的家,我把当记者以来的笔记本、2000多封读者来信和在上海博物馆十年留下的记录交到这里,等于放在自己家里,很放心。”
一支笔推动时代进步
郑重曾说:“时间是新闻记者的情人,又是最无情的情人。记者生活、记录、报道的不过是此时、此刻、此分、此秒的事情,为记录这个‘事情’,要献出自己的虔诚与忠实。”心有所信,文有所持,郑重身上可见一代报人风范。
展览分两个单元,第一单元为记者生涯,着重展示郑重在新闻方面的贡献,包括“笔绘杏林春深”“拥抱科学春天”“探索中华文明”“传承文汇薪火”四个小节,分别从医疗卫生、科学教育、考古访今、专业精神等展现郑重的突出成就,阐释他在新闻工作中的开创性与探索性。
1962年进入文汇报社,郑重笔涉卫生、科学、教育、考古、艺术等领域,写过《接手记》《紫荆树下访友人》等名篇,影响深远。跑哪条线,都有所获。比如,跑卫生领域时,郑重随老记者报道我国第一例断手再植手术,而后又独立报道第一例打开肝脏禁区的手术、第一例心脏瓣膜手术等。跑考古,在20世纪70年代,他是提出“长江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的作者之一。跑科技领域时,两篇长篇通讯《原子核在“内耗”》《搁浅——双体客轮设计方案提出以后》,送审几经曲折,发表后影响巨大,“内耗”“搁浅”两个原本科学界的词汇,经他的提炼,成为对于社会关系的一种形象概括。郑重的新闻报道、报告文学和人物传记题材重大,文采飞扬,充满时代精神,体现了一名中国记者的担当和妙手著文章的情怀,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他的成就一方面源自个人才识、勤奋敬业,也源自《文汇报》领导的慧眼识珠、爱护支持。
展出的多封书信中,除了与名家往来信札,还有一封信来自福建残疾青年梁达东——1977年恢复高考,成绩优异的他却因小儿麻痹症两度被大学拒之门外,他写信向记者求助,郑重与之通信多年,并为此频频走访教育部。“整整十年的拼搏,这里面有多少辛酸、曲折……回想起来,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了您这样一位知名记者的关心和鼓励,真是我的莫大荣幸。当我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就想把这个消息立即告诉您……”普通读者的命运因记者秉笔直言而改变,令人感佩。
两三知己乐聊艺术
是杂家,更是专家。记者之余,郑重在书画、考古等领域积累丰厚,著有谢稚柳、唐云、林风眠、应野平、程十发、丁绍光等画家传记,以及张伯驹、张珩、谢稚柳、徐森玉、叶恭绰等收藏家传记。郑重却笑言:“随着年龄的变化,人也在变,我始终没有定型,也不想当什么家。”展览第二单元为学者生涯,着重展示学人郑重形象,包括画家传记、文博专著和友朋信札三个小节,体现了郑重在画家、文博收藏家传记写作中的勤谨精专。一批手稿、采访笔记、友人书信、名家签赠本等实物,可一窥他的写作过程和人物交往中的诸多历史细节。今年5月,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开馆前夕,郑重将收藏多年的书信2000封、书稿手稿15部、文章手稿100余篇、实物38种、藏书2000册、书法3件等悉数交馆方保存。其中有录音机、磁带等采访工具,最早的“谢稚柳传记”手稿,报告文学名篇《他拥抱地球,也拥抱原子弹》手稿,紫砂壶、砚台等文玩……藏书含大型画册、特藏本、线装书和谢雅柳、陆俨少等名家签赠本,更是反映了郑重的学术兴趣和朋友交往。这些文献资料是郑重新闻工作和学术工作的生动注脚,也是新闻史和学术史宝贵财富。展览名称里的“百里溪”取自其书斋号,书斋里自书对联“梧桐人家家家仙人居 桃源深处处处高士宅”勾勒出精神之远。光是壶这类展品,就道出一段段佳话——谢稚柳曾画壶并为郑重书“香温”;刘旦宅画壶,由陈佩秋书“独钓寒江雪”;唐云画壶后,题上“烹得新茶消永昼,两三知己共聊天”……
众人共话多面老报人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起,郑重与我父亲谢稚柳交往频繁,或谈诗词,或论书画。也随父亲参与了很多活动,包括书画鉴定、去新疆吐鲁番看壁画、出席父亲在新加坡的画展等。从年谱到传记,郑重可以说是了解我父亲最深入、最专业的记者和挚友。”谢稚柳之子谢定伟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他的家庭与郑重相识超过半个世纪,这份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深厚情谊,超越了一般的工作关系,现场展品更是生动传递了新闻工作者在报道之外对艺术的热忱,值得后辈学习。《文汇报》原副总编辑茅廉涛回顾郑重名篇,提及《从医学专家到外语教授》《原子核在“内耗”》《天上人间》、陈中伟断指再植手术、吴孟超肝脏手术、蔡用之心脏瓣膜手术等极具影响力的报道。“这些报道是郑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生动写照,反映了学者型、专家型记者的斐然成就,他对《文汇报》以及对党的新闻事业的贡献有目共睹。”文汇复旦新闻班班长冯学锋分享了与郑重多年情谊。40年前,郑重为新闻班上通讯写作课,如何写文章,如何做采访,如何以记者的身份立德、立言、立功,用一支笔推动时代进步,郑重言传身教陪伴新闻班同学的成长。“对于新闻班的同学们,郑重老师既是新闻工作中的师父,也是关爱他们的父辈,在生活中也给予他们温暖关爱。”上海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会长朱大建带来郑重著作《时代风云录》《中国古文明探源》,“新闻作品可以是永恒的,他记录历史,历史也记住了他。新闻界传说,郑重房间后来的住客在抽屉里发现一篇通讯开头,足足写了九个,可见郑重敬业精神。”他认为,郑重很多新闻作品就达到了“瞬间的永恒”这一境界。“郑重以新闻记者为志业,感受社会脉搏与民众心声,写出许多广受欢迎的新闻通讯;退休后又在文博收藏、书画艺术等方面屡有建树,致力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传承。此次特展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和物证,也是新闻人精神的直观展现。”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馆长赵书雷深感“馆方有责任把老报人的精神传统传播好、继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