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广州日报】路内最新长篇小说《慈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2016年04月30日11:10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吴波 点击:

日前,70后作家路内最新长篇小说《慈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路内的新作仍然是一个和工厂有关的小说,然而,却不再是关于路小路怅惘的青春追忆,而是将笔触放到了路小路的父辈一代身上。

作为实力派的70后作家,路内以他的追随三部曲(《少年巴比伦》、《追随她的旅程》、《天使坠落在哪里》)蜚声文坛,读者在他的黑色幽默和机智调侃中,和他的主人公路小路产生了强烈共鸣,同时也被他关于工厂生活的出色叙述和精彩再现能力所折服。

记录一代工人的起伏命运

《慈悲》是一部历史时间跨度较长的小说,它从主人公水生十二岁逃饥荒开始写起,一直写到了他五十多岁下岗结束,与此相对应的历史时期,是三年自然灾害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国有企业改革。《慈悲》中的人物是苯酚厂的工人,他们没有兴邦治国的抱负,也没有家国命运的忧患,他们只有粗粝庸常的生活,他们永远在意的就是触手可及的实际利益,他们无可避免地深陷狭窄无聊的人际关系中,缠绕至死。

小说的一个关键词就是:补助。为了这点补助,他们廉价地兜售自己的隐私:段兴旺说没有补助,自己的老婆就不跟自己过夫妻生活。为了拿补助,他们互相告密,宿小东告发李铁牛,并置对方于死地。为了拿补助,他们有开发不尽的小聪明:师傅可以长跪不起,引导舆论;骨胶车间选派女工代表去工会扭屁股。最后变成一场竞选,胜出标准荒唐到可笑的地步:第一,申请人足够穷,第二,提交人得足够有口才。这看似荒诞乃至残酷的事情,被苯酚厂的工人们长年累月地认真盘算和苦心经营着,而隐在其后的极其悲凉的驱动力就是——要活下去。段兴旺找水生要调到有毒的车间来,因为奖金高,最终他死在了癌症上。生和死的交叉点就是零,零是生活的开始,也是它的终结,而苯酚厂的工人们终其一生对于生活的开掘,就徘徊在这个零的附近。

路内用极为精准的文字,向读者展示了这个零,同时又极其恰切地站在了一个叙述者的零立场上,却最大限度地体贴和抚慰了他笔下的人物。《慈悲》的诞生,成功地萌生了一种新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那就是类似于纪录片风格的纯写实,这里面没有之前现实主义作家的厚重历史感和沉重责任感,有的只是近乎疏离的场景再现:冷峻的工厂,机械无望却又荒芜挣扎的工人,操作间里机器轰鸣,污水池中泡沫升腾,角落里的欢娱黏滞,暗夜中的争斗分明。直到最后,时间锈蚀了的钢铁管道,暗红的污水喷涌,连同这庞然的厂矿和风化的工人,都湮没在那一片惊心的锈色中。这精炼而准确的客观呈现,所迸发的力量摄人心魄。

看透生死 方知活着的意义

谈及新作与追随三部曲的不同,该书责任编辑走走表示,“大家如果看过路内的小说,会觉得他是一个工人作家,他写的全部是工人,但是我想说的是他这个小说里面的主人翁是个技工,他们当时的身份在一个变革的背景下是非常尴尬的,他们必须洗掉自己身上残留的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品性向工人阶级靠拢。但是他们平时跟混日子的工人不一样,他们会思考。小说通过这个人物展开双线结构,小说的开始是"文化大革命",但是一部分往前推进,一直推进到上世纪90年代末,工厂倒闭,然后这些人用自己的技能重新下海挣钱,另一方面又往回叙述,叙述到饥荒年代他们的童年记忆,到最后汇在一起,遇到当年因为饥荒失散的弟弟,这个弟弟告诉他真庙假庙都是庙。”

《慈悲》跟余华的《活着》有一种殊途同归的意义,余华的《活着》是最后看透了生死,路内的《慈悲》是看透我们作为一个人,不管这个历史如何淘洗我们,生存下去是最重要的。

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155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