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第四届青创会首开青年诗人研讨专场

2015年06月18日16:27 来源:上海作家 作者:云文学网 点击:

6月15日下午一点半,第四届上海青年作家创作会议诗歌专场活动在上海作协大厅正式举行,这也是本届青创会的第一场专场研讨活动,十八位青年诗人与上海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张烨、著名诗歌评论家孙琴安一起,就“遮蔽与敞开”这一主题各抒己见,展开了近四个小时的讨论。

活动主持人、青年文学评论家张定浩首先指出,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而诗歌如何运用语言把自我和这个世界打开是个非常有意思和开放的话题。而上海诗人本身就比较低调,借着今天的机会,把那些过去大家互相遮蔽的各种各样的情感和关系,彼此在一起碰撞交流一下,彼此可以互相敞开一点。

对“遮蔽与敞开”的不同理解

木叶认为“遮蔽与敞开”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自我的遮蔽和自我的敞开,一部分是世界的遮蔽和世界的敞开。前者“自我遮蔽”指放在抽屉里的诗,没有发表没有人看,这种遮蔽会有一种疏理感和寂寞,但这也能够令人不趋于时,对诗歌有真正的虔诚。不过写作诗歌同样需要试图打开自己,敞开自己。后者“世界的遮蔽”,世界先于诗歌在场,一件事诗人经历了也感受了,但是否就能用最好的语言、形式或者是思想的底蕴把它彰显出来。所有经历过的世界会隐约,或深刻进入诗人的身体,也许可能会成为诗句,也许永远不会成为诗句,但是成为诗句的时候,会发现和最初的出发点越走越远了,这种沉淀的过程也正是一种敞开。

李刚由自己的工作角度出发,认为我们这个时代,在很多程度上是被遮蔽的,而不仅仅只是诗歌,现代化的发展中有许许多多的冲撞、矛盾,这些冲撞、矛盾都包含在遮蔽里面。他感觉上海诗歌的笔触在涉及到这个特征、这个时代,比其他地方都多,但这样一个深层次的语言追求和精神方面的追求,上海诗人的空间还很大。

张沁茹则从个人语言和创作的角度来理解“遮蔽与敞开”的主题,诗歌有不一样的流派,有一些诗歌是直抒胸臆的诗歌,还有一种诗歌是比较隐讳的,就是敞开与遮蔽的诗歌。遮蔽与敞开也是一种辩证的、相辅相成的关系,诗歌既可以是在遮蔽中的一种开放,但同时也可以是一种在隐讳处的敞开,这其实是一种写作的必要状态。而含义正如花的花蕊,通过诗歌语言的花瓣,半明半暗的把它包裹起来,让人家能够看见,但又不能够看透的状态,想去探索到底是什么。

上海诗歌被“遮蔽”问题

上海有没有诗歌?还有有没有诗人的话题由来已久,宗月觉得主要因为有上海味道的作品还不够突出,不够多。所谓“上海味道”,一是体现上海灵魂的,一是城市的经验,还有现代意识,这样的诗歌题材或者是诗歌写作的探索经验应该是上海诗人日常的探索方向。

程林认为上海诗人并没有写不出好作品,而是传播出了问题。全国的纯文学的刊物发行量其实非常少,力量非常的微弱。诗人发表作品本身是为了传播,没想到传播的载体本身没法传播,或者是传播的力量非常微弱。

肖水不太认同当下上海诗歌的声音比较弱,上海青年诗人被遮蔽的看法,据他所知80后、90后诗人中,上海诗人不仅是其中很重要的生力军,也应该是整个中国范围内最主要的一支力量,近一二十年里,上海诗人的力量也是非常强大的。那是否是上海诗人对自己有遮蔽?可能诗人之间缺少沟通,缺少像今天这样的,或者是更大的场合来对话、交流。他觉得需要有更多的活动,更大范围的人群来交流,一起激发,一起促进。

对“遮蔽”的态度

徐美超在提及诗歌史上的遮蔽,诗歌界对于上海地域诗歌的遮蔽之后,更指出“自我遮蔽”是上海诗人最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他所说“自我遮蔽”并不是简单的把自己的作品放在抽屉里,或者是诗人的写是作孤独沉默的写作,而是模仿写作的方式,态度上的自我遮蔽。诗人对自我进行复制和模仿,是他的失败之处。已经进入到自我复制的阶段,这就是一种更大的遮蔽。诗人在写到一定程度之后,焦虑所在就是如何写出跟别人不一样的诗歌,如何写出从来没有写过的诗歌。

西厍以为关于遮蔽的焦虑是因人而异的,焦虑的水平是完全不同的,跟人的水平有关。他不知道遮蔽的焦虑在群体那一面,或者是在个体那一面,在哪一个方面更有积极的意义?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今天在讨论这个主题,知道遮蔽的存在和敞开的必要,本身就是一种积极意义的体现。就他个人而言把很困难的写诗坚持到现在,并且乐此不疲。在这个过程中,生命的焦虑是递减的,而写出自己满意的东西,现在递增的。

徐俊国则说:“不要故意去遮蔽自己,当然也不要去很盲目的敞开自己。最重要的是,不要让诗歌干预自己的生活,过得正常一点。”他不喜欢诗歌来干预自己的生活,只想让诗歌来塑造自己的生活,当然这种塑造要触及灵魂。

专家肯定上海青年诗人创作

上海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张烨、著名诗歌评论家孙琴安还分别详尽点评了在座的上海青年诗人的诗歌。

张烨认为这些青年诗人们的语言功底非常好,意象新颖,想象奇特,内涵也很深刻。比较朴素、自然、感情真挚,能够开掘深度的意象,意象的深度挖掘进去。但也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一是题材还不够宽广,视野不够辽阔。二是诗歌太追求语言了,有时候看上去很美,但里面缺少思想的光芒,情感的力量,这种能够打动人的东西。她觉得诗歌的语言如果缺少这些东西,就会变得很空洞,就会变成一件精致而时尚的外套了。第三反映现实,反映时代感的作品还是不多。

孙琴安则在点评时由不同青年诗人的诗作引申出去,如程林诗歌中城市诗的元素等。最后他还鼓励青年诗人们:“在座的都是年轻的充满自信的诗人,要有舍我其谁的气概,上海的青年诗人完全有能力走向全国,乃至走向全世界。”

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105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