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2月12日11:22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施晨露 点击: 次
一走进会场,王家卫的手就与金宇澄紧紧握在一起。王家卫依旧是墨镜遮面的标志性打扮,金宇澄也如往常参与电影界盛会一样,比大多数与会者都早到现场。在上影2015年创作座谈会发布的诸多新片计划中,根据金宇澄小说改编、被王家卫买下电影版权的《繁花》是最受关注的作品之一。
“美国电影是‘双城记’,西海岸是洛杉矶(好莱坞),东海岸是纽约。”王家卫的讲述并未从《繁花》开始。他说,前一夜,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出给他的题目“上海电影该往什么方向走”,让他思考良久。生于上海的王家卫,5岁随父移居香港,以《花样年华》为代表,他镜头下的上海被看作是银幕上海的典型呈现。“好莱坞产生作品,纽约产生作者,比如伍迪·艾伦、马丁·斯科塞斯……这是美国东西岸电影的一个巨大差异。纽约更明显的特点是很多作者拍摄的电影就是讲这座城市的,这些电影向全世界展示、推广纽约。北京是中国电影目前的大本营,而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我认为,上海有能力成为中国的纽约,关键就在于发掘人才。今天听到很多新项目,都是由年轻的导演、编剧、制片人操刀,令人兴奋。人才之后是氛围,政府的相关政策和奖励措施,其实是表明一种态度,那就是欢迎和支持在上海拍电影。假如在上海拍电影比其他城市都贵,那吸引大家来的理由是什么?”
“除了生意,一座城市还需要生活。和纽约一样,上海是金融中心,需要有精神文化层面的代表性作品,需要有上海特点的故事。这就是《繁花》为何重要的原因。”在王家卫看来,《繁花》 是上海的 《清明上河图》,“它是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这座城市的发展写照,代表了上海的精气神。这部电影将是让全世界了解上海、上海人以及上海文化的一部辞典。”
王家卫表示,目前,《繁花》电影版不急于确定导演、演员,正在进行的是与原著作者金宇澄一起将电影剧本提纲完成。“它不只是一部电影,而是一个事件,不只需要我和金宇澄的‘脑袋’,也需要上海的学者、美术家一起把上海的这幅《清明上河图》‘画’出来,破解这个关于上海的‘密码’,呈现给全世界观众理解。”
“我对文学以外的艺术形式不熟悉。”对《繁花》如何改编成电影,金宇澄坦陈“没把握”。“王家卫导演说要把我肚子里的故事挖出来,我的故事其实都写在小说里了,但电影长度有限,选择其中哪些段落,我难以判断。就像从去年起《繁花》话剧版也在创作中,出品方说要做6小时,我也吃不准这样的形式能不能被观众接受?”确定电影版权后,金宇澄和王家卫聊过几次,“在交流中,我才意识到对小说非常重要的结尾,在电影中或许更需要被呈现的是过程。尽管没把握,但我愿意配合家卫导演拍好《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