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学信息

当下文学阅读是要有“慢餐”的

2014年05月20日14:31 来源:《文汇报》2014年5月18日 作者:吴越 点击:

    又一部“天书”《傅科摆》推出中文版,译者没想到读者还不少—— 当下文学阅读是要有“慢餐”的。

    日前,上海译文出版社策划引进的意大利当代著名作家翁贝托·埃科作品系列之《傅科摆》在上海作协举办研讨会。《傅科摆》是埃科在完成《玫瑰的名字》之后花了8年时间写成的小说巨著,自1988年问世以来,便成为世界公认的挑战阅读极限的又一部“天书”。

  小说讲述几位精通中世纪历史的学者编出一个阴谋“计划”和神秘社团却反被其扰的故事,全书篇帙浩大,处处伏笔、隐喻、谜团和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弥漫着神秘主义和哲学的色彩。即便是在它的“原产地”意大利,也被喻为“钢铁之书”——意思是,难啃极了!

  让中文版译者郭世琮没有想到的是,这么不好读的一本书,竟然有不少读者,并且讨论的程度相当专业。

  读者比预料的多

  记者从豆瓣阅读社区《傅科摆》专区看到,这本书今年年初上市以来,已经有147人读过,165人在读,2726人想读,其中有140人给予了评价,评分达到了8.7分。郭世琮说:“书出版后,许多读者从四面八方发来了质疑、商榷和勘误,这本书是个慢餐,不是快餐,如果不认真读,是挑不出毛病来的。有人读,而且还不少,说明现在的年轻人不全是读快餐书的,没有什么能比这个更让我高兴的了。”

  译者自己还在读

  上海译文出版社副社长赵武平已经读过几遍《傅科摆》,但还不敢说读透了。“你读这个书不像读金庸一样,一宿不睡就能读完,也不会像读哈利波特一样过瘾,你必须要做笔记,甚至查工具书。读前20页读不进去,是非常普遍的。但是等你读进去后,就欲罢不能,天天有个东西牵挂着,就像爱丽丝掉进树洞里。”

  “埃科的家乡在意大利的皮埃蒙特大区,那里正是‘慢餐运动’的起源地。这也许能解释埃科的书为什么那么难啃。”郭世琮说。译完《傅科摆》后,他还在不断重读原文。有的时候,一句话可以琢磨一天。“有的书你一看就懂,但是看过就忘,而有的书你要像嚼橄榄一样去嚼,带着脑袋去读。这是一种享受。”郭世琮相信中国会有越来越多的读者愿意享用文学“慢餐”。

  在对《傅科摆》的评论中,不少读者谈到了这本书的“难”和读起来的“慢”,一位北京读者又喜又怨:“这本比《玫瑰的名字》的节奏还要慢,太杀脑细胞了。埃科大神的小说写得和教科书似的,怎能不爱!”一位无锡读者写道:“大学一直想看但是找不到,这么多年终于见到了。不过悲哀地发现快餐文学看多了,现在已经看不懂埃科神神叨叨的风格了。”

  越难越有吸引力

  郭世琮告诉记者,《傅科摆》产生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它的“难读”是世界公认的,但它的畅销也是世界性的。《傅科摆》一书在意大利出版时,首印25万册,迄今销量已突破90万册,并且被译成十几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在欧美的知识分子中间,甚至流传着一种“潜规则”:如果你不读埃科的书,你就不是一个有知识、有趣味的人。

  其实,这种现象不止《傅科摆》所独有,也不仅发生在国外。2012年8月,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乔伊斯在《尤利西斯》之后的又一部“天书”《芬尼根的守灵夜》的中文版,首印8000册迅速订空,后来加印的也卖得很快,译者戴从容表示,“翻译这本书我用了8年,当时以为只有高校图书馆会感兴趣,没想到如此火爆。”2013年初,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塞尔维亚作家米洛拉德·帕维奇的“神书”《哈扎尔辞典》,两个多月里加印了4次。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的长篇小说《玻璃球游戏》充满象征、譬喻和哲学思考,也是一部难度不小的作品,但每隔几年就会再版一次。

  学者江晓原说:“在文学的世界里,有很多经典作品以颠覆小说的面貌出现,例如《尤利西斯》、《芬尼根的守灵夜》。趣味正在于:当你抱着对通常小说的期待去读,会觉得很没劲,但如果抱着坐‘碰碰车’的心态去读,会越读越好玩。”

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