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专题 > 巴金诞辰110年

巴金写《随想录》 从“人云亦云”到自我忏悔

2014年11月24日18:04 来源:东方网 作者:蒋泽 点击:

作家李辉正在介绍巴金在80年代的创作

东方网记者蒋泽11月23日报道:作为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的系列活动之一,昨天下午,一场思南读书会在思南文学之家举行,作家李辉与读者近距离接触,谈谈“一个人和一个时代:巴金对八十年代文化老人写作的影响”。李辉表示,文革后的巴金通过写《随想录》完成了自我忏悔,他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了其他一些作家。

“文革期间,巴金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作家,他自己也这么讲。”李辉说。为了保护自己,他违心写了很多批判自己朋友的文章,而在文革当中,巴金本人也遭受了猛烈的批判。

文革之后,巴金开始反思,并于1978年开始写作,标志就是《随想录》。“这是一本开时代之先的作品。”李辉表示,尽管有人认为《随想录》语言有些罗嗦,有些不够深入,但巴金在书中自我忏悔、主张个人思考、“讲真话”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比于其他一些作家通过诉苦回忆文革,巴金没有一篇文章谈别人对他的批判或背叛,“他摒弃了个人恩怨,相反,这是一个自我忏悔的巴金,他借助《随想录》进行自我道德完善,他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

李辉表示,巴金对其他作家的影响不仅仅通过作品,也有直接的建议。“一个案例就是萧乾在巴金的帮助下,在80年代的写作发生了特别大的变化。”整个80年代,老人写作进入了一个高潮,“我们谈80年代,不谈那一代老人的创作是不完整的。”季羡林、杨绛、李锐这些作家纷纷发声,以各种方式回忆文革。“那时韦君宜写了一本《思痛录》,被认为比《随想录》思考更加深刻更加尖锐,这是有可能的,但《思痛录》是90年代写的。”

李辉最后表示,巴金是一个有自我思考的人,他尽可能用自己的表述方式把想说的话说出来,“他是一个理想的人,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68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