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16日15:58 来源:中华艺术报 作者:关戈 点击: 次
文/关戈(中华艺术报)
每每看到一些网络原创小说的点击量动辄超过百万千万,粉丝数量不亚于影视明星,我就心存憧憬:倘若有朝一日,传统文学也能如此,那是何等壮观的事。但羡慕归羡慕,传统文学“触网”被讨论多年,却鲜有成功的尝试者。网络阅读的浮泛,似乎注定了惯于沉静思考、娓娓道来的传统文学难以在网络世界获得集体狂欢式的青睐,而适合传统文学的新媒体传播服务平台虽千呼万唤,却始终阙如,让人在追随网络文学的足迹多年之后,总有一种遗憾郁之于胸。
这一现状近日终于被打破。由上海市作协主办的华语文学网上线,主打传统文学,并获得了王安忆、余华、苏童、孙甘露、金宇澄等一大批作家的作品授权。笔者随即浏览了网页,发现除了有知名作家的完本作品上传外,新书推荐、电子书推荐、期刊推荐都很好地对接了传统文学平台,而原创作品栏和最新更新作品则让网络创作的即时性、互动性有了较好体现。最重要的是,它们都采用了章节试读、 VIP电子订阅等模式,也开启了孵化、版权服务等功能。这些探索能在传统文学的网络试水中走多远还很难定论,但在一些网络原创文学因暴力、色情等低俗化倾向和低智、无底线而备受诟病之时,华语文学网的上线,不啻为一个鲜明的标识——传统文学将在新的传播形式和文化语境中负起担当,提振其正面影响力。
多年以前,一部《第一次亲密接触》让人们认识到了网络写作的魅力。从那时起,传统文学与网络平台的关系就变得充满了想象空间。陈村、苏童、马原等很早就对网络写作表达“心向往之” ;天涯社区、榕树下等网站一度挤满了文学青年,像慕容雪村、安妮宝贝、宁财神等人更因此而草根崛起。但在最初的网络原创文学中,网络实际上不过是实现了一种传统文本的数字转换,直到以起点中文网为代表的一批原创文学网站开始实行电子订阅、粉丝打赏等运作模式,武侠、玄幻、穿越、都市、网游等各种题材的超长篇网络原创作品才大量出现。它们普遍以情节跌宕起伏吸引人,或热血奇情,或大杀四方,更新快还能随时互动,满足了网友在快节奏生活中的“减压”需求。相比之下,传统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却渐渐退守一隅,反而成为旁观者。
原因是复杂的。网络写作的氛围,快速码字、文字重复、情节“注水” 、内涵苍白、取向低俗等问题,都让网络文字像轰隆隆的火车头般驶过脑际,却无多少价值停留。这样的创作形式,与传统写作相去甚远,让不少作家不愿或不屑为之,以致面对新的文学传播空间,一些传统创作者仍固守着特定的圈子和阅读语境,抱持传统的写作方式,这种坚守是可贵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遭遇了传播的瓶颈。同时,网络空间无限开放,网络平台在作者与读者互动、作品的市场推广以及衍生开发上的大数据优势明显,传统的文学杂志和图书出版在遭受冲击下措手不及,反应没及时跟上,也让许多传统创作者一时无所适从。不少传统文学期刊停刊、传统出版压力骤增之下抬高出版门槛,让一些虽有实力但名声不显的传统写作者更是举步维艰。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文学其实更需相应的网络平台。
华语文学网上线,可以看出文学界参与互联网大潮的勇气与魄力。联系到前不久浙江、上海成立网络作家协会、北京成立网络文学创作委员会,日前又传出中国作协正在筹备成立中国网络作家协会,都可以看出有关方面的紧迫感。这紧迫感是多层面的。近年来,商业化的网络写作因暴力、色情等问题备受诟病,文学创作氛围亟待廓清,传统作家可谓责无旁贷。而在适应网络生存,用传统文学关注现实的锐度、严肃思考的深度去传播正面能量、体现积极的人文价值的同时,网络写作给传统文学带来的启发也是急需研究的课题。
此事任重道远,但毕竟已经开始。在久餍快餐文化之后,越来越多的人们会渴望回到传统文学的文化和审美氛围中来。这是一个契机,也是必然趋势。华语文学网在设计中借鉴了一些商业网络原创文学网站的形式,可以说是很好的尝试。许多网络原创文学之所以吸引人,跟它们紧跟潮流接地气有关,它们善于设置悬念,一环扣一环;它的魅力还在于给草根写手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和崛起的机会,打造娱乐选秀般的明星效应。它们提供互动性、参与性和产业链服务,大大延展了传统文学所不具备的社会触角。可喜的是,华语文学网整合了如此诸多方面,运作既覆盖了传统知名作家,也给普通作者提供了机会。可以预见,这样的平台会不断完善和增多,其在网络文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影响值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