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作协动态

外国作家驻市重启,想了解“这座叹为观止的城市”

2023年09月05日10:12 来源:上海观察 作者:施晨露 点击:

“等待是值得的,必定不虚此行。”9月4日下午,以“远方的城市”为主题的2023上海写作计划在朵云书院·戏剧店迎来了新一年的驻市作家。

7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写作者在某种意义上或许是“驻市”最久的一届,他们原本应该在2020年秋天来到上海,在“驻市作家”名单上停留了3年的这些名字,在2023年秋天终于成为这座城市实实在在的朋友。用德国作家伯恩哈德·亨内的话来说,成为朋友比游客更能了解一座城市,他渴望在未来两个月的驻市过程中“了解上海,了解这座叹为观止的城市”。

由上海作协主席王安忆发起的“上海写作计划”是中国大陆首个外国作家驻市写作项目。今年的主题词“远方的城市”如此写道:城市,起源于人类对于彼此交换的需要,但不仅是物品的交换,也包括话语的交换,欲望的交换,记忆的交换,进而,城市慢慢变成人类汇聚的中心,汇聚欢乐也汇聚着痛苦。你的城市,我的城市,是彼此看不见的远方的城市,但它们会因为你的到来而相互看见,相互致意,相互交换人们乐意在其中生活的秘密。而你,写作者,正是这些秘密的见证者,和携带者。期待你,成为这远方和远方之间的信使;也期待你,帮助我们审视自身,以一种审视遥远事物的方式。

自2008年以来,“上海写作计划”已邀请100位来自38个国家的作家驻市。在上海的两个月中,驻市作家们逛弄堂、挤地铁、吃生煎、品小笼,体会普通人的生活。回国以后,他们纷纷以不同方式表达在上海的收获、对上海的思念。有人出版了关于上海的图书,有人翻译了上海作家的作品,甚至有人把家搬到了上海——2016年驻市作家、来自波兰的玛尔歌泽塔·哈米森在2019年春天举家从华沙搬到上海。“这让我们相信,我们的写作计划是积极而有意义的,驻市作家们的反馈是我们将这场 接力下去的动力。”上海作协副主席马文运说。

第二次来到上海的埃及作家阿比尔·阿迈达维分享了她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有的国家培养作家是希望让作家成名,进而让他们的价值观影响、‘控制’世界;中国是把不同的人集合在一起,集思广益,通过合作,让世界、让人类变得更好”。这番见解让在场上海作家也不由惊叹。

来自新加坡的赵燕芬说,自己是华侨,祖父母辈有广东人、福建人,也有马来西亚人,“之前,我一直用英语写作;前几天,我开始用华文写诗,我感觉,英语像我头脑中的语言,而华文是心里的语言”。她用双语朗诵了自己的一首诗《家的定义是》:“纸飞机/习惯了被折成的形状/还记得/手指压的线条……把我拆开吧/我是一张/为了飞得更远更好/的地图”。上海作家殷健灵回应了一篇《寻找声音的女孩》。

澳大利亚作家克里斯特尔·索尼尔说,英语是她的母语,不过,现在她也开始尝试用法语写作,“在上海这样一个新鲜的城市用并非母语的法语写作,一定会是一段新鲜的经历”。

来自新西兰的梅琳达·希马尼科为孩子们写故事,也为成年人写诗,同时也是多所学校的客座作家,教授创意写作。塞浦路斯作家索夫尼斯·索夫尼欧说,“上海是千万级人口的巨大的城市,和我的家乡完全不一样”。来自阿根廷的圣地亚哥·洛扎感慨:“上海等了我们三年,这太不容易了。”

今年,除了举办3场中外作家交流会、走进复旦大学,“上海写作计划”还加入了由上海作家马尚龙带领的城市漫步、上海评弹团专场等新活动,驻市作家们还将前往桐庐、绍兴。

欢迎会上,上海评弹团的姜啸博、陶莺芸两位名家介绍评弹之评话、弹词,唱一段《莺莺操琴》就让驻市作家们看得目不转睛。

“‘上海写作计划’是我们按照国际通行规范组织的写作活动,也是上海这样的城市值得做的事情。今年,‘上海写作计划’不仅让全世界各地的作家深入直接地了解上海,让上海作家与全世界同行面对面交流,还将走出上海,走到更广阔的地方,让外国作家进一步走进中国。”上海作协党组书记王伟说,上海一座是值得阅读的城市,希望驻市作家们与上海市民一起分享文学中的远方的城市,共同深入了解现实中的上海和中国。

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324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