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06日10:58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杨宝宝 点击: 次
“春昆仑,春昆仑,昆仑山下四时春,山脚花开遍,灿若满天星……”3月28日,随着夜幕降临,梧桐树下的衡复风貌馆3楼灯光亮起,77岁的配音艺术家童自荣在“灯塔书房”里深情朗诵《昆仑与海》,浑厚的声线穿透树荫,引得楼下行人也纷纷驻足。
衡复风貌馆是衡复历史风貌保护区的综合文化展陈空间,多元呈现了衡复地区建筑风格、红色记忆和百年人文,还提供旅游咨询、文创消费等公共服务。3月28日,市民文化节文化服务日当天,衡复风貌馆又融入了新的功能:位于3楼的“灯塔书房”正式揭幕,将为市民与游客提供更为立体的阅读体验。
赵丽宏、童自荣现场朗诵
在当晚的“知识‘烛一’点亮”揭幕活动上,灯塔书房外的天台上坐满了市民读者。闻一多的《红烛》,柯灵的《月亮姑娘》、夏衍的《春蚕》,以及《新青年》、《万象》杂志等优秀红色文化内容被编辑成“灯塔诗句”,摘抄并放入蜡烛中。契合“地球一小时”全球性生态环保活动,大家关闭电源,点亮蜡烛,开启灯塔秉烛夜读时光。
市作协副主席赵丽宏朗诵了其所著诗集《疼痛》中的作品《箫》。他说:“写箫也是写生命,写人性,写我对生命的追寻。因为阅读,因为文字,因为写作,我走到了今天。”
“我很喜欢‘灯塔书房’这个名字,我们阅读的过程就像在灯塔的照耀下,由黑暗走向光明。”赵丽宏还表达了他对灯塔书房和读者的期望,20年前中国国民阅读率低,一度令他十分担忧,好在那个时代已经过去,如今我们已经形成全民阅读的共识,“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从一个无知蒙昧的孩子到一个知识分子,是离不开书本的。有句西方谚语说,读什么书就会成为什么人,对书的选择就是对人生的选择。”赵丽宏希望大家作为爱书人,一定要选择有价值的书去读,从阅读中提升自己。
“读一本纸质书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童自荣回忆了自己年轻时候的阅读往事,告诫年轻人保持阅读的习惯,从书本中成长。如今阅读的方式日渐多元化,童自荣也提到希望发挥自己配音的特长,录制一些有声书,帮助青少年走进阅读。
让阅读走进更多公共空间
“灯塔书房”是徐汇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中的创新项目,是在徐汇区图书馆指导下,由“汇悦读”书香联盟成员自然力研究院设计的新型阅读空间品牌。
位于衡复风貌馆3楼的“灯塔书房”位于3楼天台角落里的一座小阁楼,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书房沿墙设立了木质书架,中间摆着一条长桌和几把沙发椅。结合衡复风貌区历史建筑林立的特色,书籍选品不少与上海老建筑、历史名人相关。市民驻足于此,可以从书架上随意抽取书籍,坐在书房外露台的椅子上,在梧桐树荫下读一段老上海的往事。
徐汇区文旅局副局长蒋艳介绍,灯塔书房所在的衡复风貌馆,近百年前是“花厅夫人”弗里茨夫人的会客厅,当时这座异域风情浓厚的洋房有着旧上海“第一会客厅”之称,接待过宋美龄、蒋介石、林语堂、叶浅予等名人。近年徐汇把很多优秀历史保护建筑让渡给老百姓,湖南路街道办事处也搬出这座老洋房,让如今当年只有名流可以踏足的花厅成为一处面向市民的公共文化空间。
“设立灯塔书房,我们的初心是想让阅读走进更多公共空间,让知识像灯塔一样照亮每个角落。”在灯塔书房首次亮相的晚上,国际家庭、市民读者共聚一堂,蒋艳对大家说:“我想历史或是巧合或是轮回,近百年前的盛况今天又出现在这里,今天我们也邀请到了来自不同国家、地域的朋友,不同的是这里不再只是名人、商界高朋聚集的场所,这里已经成为面向更多读者,让老百姓能够享受空间、公共文化服务的场所,也印证了这样一句话:过去从来不曾远走,未来就藏在今天之中。”
衡复风貌馆“灯塔书房”是徐汇区的第4座“灯塔书房”,是继龙南佳苑、乐山新村和徐家汇T站灯塔书房后的又一次全新尝试,将“汇悦读”系列创新阅读形式和资源注入,助力衡复风貌馆服务升级。通过空间营造、媒体传播、创意图书文献展陈、都市阅读文化情景化等综合形式,进一步提升本地居民和中外游客的体验度,增加公众阅读、文化传承、文化互动的全新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