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学信息

达世新:在国际大都市进程中提升创作“能级”

2021年02月25日16:05 来源:新华网 作者:邵天骏 点击:

最近,达世新的两部中篇报告文学接连发表,一部是上海第九援疆干部题材的《丝路接力 壮哉“新”疆》,是以作家和援疆志愿者身份去喀什等地工作两个多月所采写。另一部则是深入上海军干病房和71集团军采写抗美援朝老英模的《文武齐上:非常特种兵》,是应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之约为纪念志愿军出国作战70周年。引人关注的是,他多年来对上海题材文艺创作的新视角和新表现力的追求极富热忱,勤奋攻关,接连发表了写“新上海人”创客和高端无人机研发的长篇小说《玄机无界》、反映上海中心城区改造和上海极地中心科考的长篇报告文学《破“茧”兴城》《未知海洋上的郑和传人》、写上海世博会样车的新概念汽车小说集《“叶子”车的奇幻之旅》等多本书籍以及影视剧、曲艺和科幻作品,重头作品精彩纷呈,新意新风扑面而来,其成果之硕且获奖之多实属不易。

值得重视的是,他不是局限于本土观念来写上海,而是对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是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节点,并正有力地迈向世界级科研中心的深入感知的出新表达。因而他的一系列作品能在央视央广、全国性出版社和大型网站播出或发表,并得到重要媒体和读者的广泛好评,有的还被译介海外或选入教材。

感知上海现代化进程中的热点亮点,敏锐抓住重点题材

上海,自开埠以来,华洋交融,商业兴盛。解放后,特别是跨入新时代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魔都常新,引得许多作家艺术家为之倾情抒写。达世新更关注的是上海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的敢闯敢试,以及“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国际化大都市的精气神。他爱在潮头“冲浪”,特别关注有分量和引领性的东西,带给人们以鼓舞和激励。多年前,他和著名航空专家程不时合著的长篇小说《巨翼入云》,是我国最早反映大飞机题材的文艺作品。他还是这套连播节目的制作人,邀来了优秀演播艺术家宋怀强和名主持张培出色录制。运十是上世纪80年代初诞生在上海的我国自行研制的大飞机,后遭下马。作品没有停留在表现这一段,而是力求发人深省和现实推进力。达世新说:“站在现今来表现它的研制和下马,以及力求重返蓝天的曲折过程,从这个角度来完善人物形象塑造和扩展故事,起名《巨翼入云》就是期望我国的大飞机最终能破云而出。”作品中突出了”关键技术必须自主创新”的命题。节目播出后没几年,国务院就批准了我国研制大飞机项目的重新启动。该作品的前瞻性和积极对现实“发言”令人振奋,获得了中国广播电视奖。

近些年,有力挑破上海天际线的还有接连升起的摩天高楼,令全国乃至全球瞩目。达世新的纪实文学书籍《破“茧”兴城》,就是挖掘了这壮观景象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和意味,浓墨重彩地抒写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心城区建交系统的广大干部群众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区”、“高品位的商业商务区、高品质的生活居住区”和“现代化国际城区”的进程中开拓进取,坚持高标准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以及着力化解广大居民群众“急、难、愁”的攻坚克难,生动传递了人与建筑、人与环境完美和谐相处的理念。读他的作品,深感格局大又很接地气。为写《破“茧”兴城》,他常查阅静安区建交委丰富的档案资料,同一些房地产老总深入交流,还跟随动迁队员到第一线去全方位感受,这过程中充满了不倦地发掘和深入思考。书出版后,《新民晚报》难得地用一整版做了推介,并加了编者按。而达世新的另一部纪实文学《未知海洋上的郑和传人》则从黄浦江畔的CBD转向了深邃远洋。上海是中国极地考察的大本营,海洋局方面请他来为远洋科考船“雪龙”号的船长沈阿坤写书。他掂出这题材的特别分量,他曾为所写述评《大海、上海不了情》到北京人民大会堂获颁’98国际海洋年好新闻最高奖,所写的新闻观察《“龙”显真威须入海——海洋世纪来临前的观察与思考》也发表于《中国海洋报》头版头条,对海洋的不凡认识使他跳出一般写先进人物事迹的套路。

他从多方面聚焦来把握这个国际化题材,围绕我国“向阳红10号”等各型科考船及沈船长所参与执行的我国重大海上任务,实地探访与深查资料相结合,采访录音多达十几盒。安排他上“雪龙”号远航时住的是原舰载直升机飞行员的房间,条件好他却“待不住”,走遍了两万七千多吨远洋科考船的每一处,连轮机舱会议他都参加旁听。过重要海区时,他会连夜和船长待在驾驶台里。此书写活了志在探索世界大洋的英雄船长,披露了我国海洋科考的秘闻奇闻,连一些小标题都很吸引人,如“马路边的奇异航行”、“心与运载火箭一起飞翔”、“梦牵'世界之最'最多的地方”等。中国首航南极编队总指挥、海军原作战部长陈德鸿少将欣然作序,称赞其为“一本书写我们水兵、书写我们海洋工作者、书写我们南极人和我国南极破冰考察第一船船长的好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地安排在“五一”节期间向全国连播该作品,并选为全国优秀长篇作品之一赠送西藏,达世新在拉萨接受哈达时激动地想到:它为世界屋脊带来了海洋的澎湃气息,激起的是共同对全球化的更好关注和融入。

需加留意的是,他的作品成功塑造了一系列崭新的上海人物形象以及生活工作在上海的国际人士,他们不同于《上海的早晨》《大上海沉没》中的人物,在其它文艺作品中也不曾见到。除了富有传奇魅力的沈阿坤这样的远洋科考船长外,还有长篇小说《玄机无界》中的“新上海人”创客忻飞,该作品被出版专家誉为“不可多得,极具时代性”;以及纪实作品中航天界的多型卫星型号设计师姚建,他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标兵并受到国家主席接见;而新著中的上海援疆干部,则是一批感人至深的优秀群像。作家致力于国际化和新丝路背景中的积极开拓,在文艺创作和社会引领方面都有着先锋意义。

“能级”提升离不开强烈的创新创优意识,还要勇于探索

达世新作品给人留下突出印象还有他作品形式和创作元素的多样性,文学、科学及音乐,皆能有机融合。如新概念汽车小说集《叶子车的奇幻之旅》以概念车为题材,融科幻、探险、动漫、纪实、新闻等元素于一炉,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其中的中篇小说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推出的新概念车“叶子车”而专门创作,是世博会前夕应上海汽车集团之邀而创作,时间紧任务重,他匠心独运、构思奇妙,打破了诸多的样式界限。参加审稿的一位上海科协的老干部说:“看了后真是拍案叫绝!”达世新在谈创作感想时说,”上海本来就是海派文化的发源地,有着多元融合的消化力和创造力。如今不少新事业是合力促成的,因此我们的创作手法很需要复合型的。”这方面的见解和能力展现,源于他多样的经历和创作磨砺。

他是工人创作起步,1977年就开始发表作品,是市青年宫创作组最年轻的成员,那时,文学、曲艺和舞台剧等十八般武艺都得会。国家恢复高考后他又进入大学,毕业后进入上海广播电视系统,担任编辑记者、制作人、部主任等,后在SMG集团重大题材创作办公室做电视剧项目,还应邀担任过上影集团东影传媒的首席编辑。因此他既有业余作者的苦干韧劲,又有专业的功力和视野。多年来编导制作了大量节目,获得 “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等重要奖项。上海人民出版社专门出版过他的一本获奖作品选及创作手记《广播电视创意奇葩》。中央电台原台长安景林在序言里热情评价说:“我与世新相识多年,给我一个突出印象是他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而且有着强烈的探索精神和不少探险经历,他兴趣广泛,博学多才,业余探索涉及多个领域,对军事学尤为爱好。”解放军出版社曾出版过达世新的军事专著。对军事的爱好也帮助他善于捕捉创作契机以及激发“尝新”的勇气。

多年前他随海军舰艇在东海舰队基地间采访时,在一个航次中巧遇上海电视台小荧星合唱团拍片和慰问守岛部队,几天里他与这些孩子和带队老师热切交流。而他过去刚进台时最早做的就是少年儿童节目,下班后常配合上海少儿广播合唱团的辅导老师为排练的孩子们发放点心,配合带队去电影厂录插曲等。正是这方面的积累激发了他的创作决心和想象力,写一部有关上海、军人和孩子未来的音乐故事片剧本!随后他用较多业余时间对中外音乐剧的样式做了钻研,写出了电影文学剧本《我的太阳》并获了奖。后来由上影厂和中福会影视中心联合拍成了上下集电视剧《陶来的寻找》,由名家金复载等作曲,在央视播出。它成了我国的第一部音乐电视剧。

信息化建设是当今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和国家竞争的重头戏,有着提高和普及两个方面。达世新很早就别开生面地写了科学相声《新式脑子》,将大众喜闻乐见的相声形式与微电脑题材结合很不易,但该作品演播后效果很好,还获得了全国优秀广播节目奖。后来他把我国最高端的超级计算机也写入了其他形式的文艺作品中,并被列入国家“十三五”重点图书。奥运会在我国举办前夕,上海美影厂著名编剧姚忠礼完成了优秀动漫作品《圣火精灵》,达世新应上海文艺出版社和上海文艺音像出版社之邀,导演了生动的动漫广播剧合成为有声读物出版。上海是我国面朝太平洋的东大门,并扼长江黄金水道与漫长海岸线之交汇处,在国防上有着特殊的位置,居安思危,为响应习主席要把我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的号召,达世新结合上海这些年征收高素质兵员大学生入伍的探索实践,在上海征兵办和空军等的支持下,他将展示片和宣传片的样式结合起来,编导了《迷彩青春 强军雄心》在大型网站上播出,被点赞为“朝气蓬勃,酷!”

国际大都市已成世界“引擎”,相关创作要有预判

达世新说:”国际化大都市的概念是不断发展丰富的,除了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规模和全球影响力外,如今有观点认为它’更是种能量聚合体’。我很赞成,它实际已成了世界发展的重要引擎。”因此,他特别注意要及时感知时代的趋势和未来, “芯片”的升级就需要“心智“的提高。他的创作得益于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多年来他一直担任上海科技馆的影视专家、上海电视节选片人,以及高校的硕博士学位授予的评委。还常去参加浦江创新论坛、陆家嘴金融论坛以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以增强信息量。在中国作协在沪举行的学习习近平文艺讲话的研讨班上,他被推为大会发言时,就重点讲了要抢占先进性这一制高点。近年来他出版了理论著作《现代传播新视野》,还发表了《重大题材影视创作尚待开拓》《期待中国的科学大片》等推进创作的长篇文章。

这方面的认识使得他哪怕在做上海题材年代戏时,都力求有思想的穿透力。他担任项目负责人之一和剧本统筹的电视连续剧《北上海1950 》,被评定为上海市重大题材项目,在接受《文汇报》记者的访谈时他说:“该剧的意义不仅在于披露了尘封多年的历史,还在于帮助我们重新认识上海的城市精神,以及大上海融入先进生产方式后拥有美好未来的生动揭示”。而他在创作现实题材长篇小说《玄机无界》时,更是体现了思考的敏锐和创作功力,该小说反映的是研制高端无人机“隐剑”的创客形象。空天领域和智能技术的竞争关乎赢得战争和人类未来。达世新将这方面新上海人的创新创业和军事暗战置于国际大都市的斑斓色彩中,是上海题材中的崭新开掘。加之主人公将无人机和脑科学前沿科技结合时“一脚踩进未来”,其惊心动魄和迷人前景,令人耳目一新又耐人耐人寻味。小说发表后,立即得到中国网、中国军网等重要媒体的报道和专访,以及报刊连载。而其成功的重要一点在于,他对创客现象的关注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了,相继考察中外飞机厂家、创客空间和国防科大等,以至作品发表时正逢社会热浪的兴起。

有评论将达世新的创作誉为“充满着全新视角和冲击力”。但他反对趋时应景的创作,看重长期积累和不断修炼。新近出版的中篇报告文学《丝路接力 壮哉“新”疆》,采写时间似乎仅是他在新疆的两个多月,那时他既是应上海人民出版社之邀的作家,也是援疆志愿者,与上海援疆干部、医生、教师朝夕相处,经常奔波于几个县的援建企业、医院和学校,采访交谈的上海干部有一百多人,还与援疆医生一起,赶赴中巴边境的红其拉甫一带,充分感受为偏远少数民族治病送药的过程。然而,这次写作可不是“急救章”。对丝路题材他可做了长期准备,除多年考察外,还在北京的由中国郑和研究会和国家交通部、外交部联合举办的”2013丝绸之路论坛”上,应邀作为演讲嘉宾,专门做了《新国际传播:新丝路的特别先导》的学术报告。厚积薄发,创作升级。

上海的国际交流日益增多,他的作品也被作家协会选入上海的优秀作品集,由外籍专家翻译在美国纽约出版,达世新说:“上海这片海很深很大,它不是个'地中海',而是能通向人类美好未来的希望之海、神奇之海!”

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306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