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学信息

建筑如何可阅读?这项文学大赛给你答案

2020年09月30日11:18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罗昕 点击:

“和文学一样,建筑也是时代的纪念碑,它们都是不朽的。当文学和建筑联系在一起,就产生了非常美妙的内涵。”9月29日,在由著名设计师邬达克设计的上海作协大厅里,上海作协副主席赵丽宏在第八届“禾泽都林杯——城市建筑与文化”诗歌散文大赛颁奖礼上如此说道。

本届大赛由上海市作家协会、文学报社、《上海文化》杂志社主办,禾泽都林建筑与城市研究院、华语文学网承办。上海作家黄胜的画意组诗《择水而居》荣获诗歌类一等奖;美国海伦的《建筑史上的时空纪念碑》以及山西作家任晋渝的《华夏建筑里的人文情怀》获诗歌类二等奖。四川作家杨献平的厚重散文《丰饶之境——阆中记》荣获散文类一等奖;北京作家胡烟的《造园记》以及香港作家戚元的《半山亭与“半山亭记”》获散文二等奖。

诗歌类评委、上海作协研究室主任杨斌华认为,虽然黄胜的诗歌以水为主题,看似与大赛的要求不甚相符,但在他的诗中,水作为居住和生活的重要物象,也是诗人精神和灵魂适配的载体,在更大的意义上,与建筑的本真内涵一脉相承。在语感和质地,《择水而居》暗合了建筑美学的节省原则,既拉开距离,又深入其中地处理了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人与抽象意义的建筑之间的美学呼应。

散文类一等奖由四川作家杨献平的《丰饶之境——阆中记》获得,在这篇作品中,作者从伏羲、女娲、汉武帝一直写到袁天罡、李淳风、李白、王维等数十位古代圣贤名流,将他们与建筑结合,表达了慎终追远、缅怀先贤的主题。在《上海纪实》主编朱大建看来,作者一路在看风景和古老的建筑,一路在沉思遐想,文辞流畅优美,思考层层递进,针脚绵密,充满哲理。

香港作家戚元《半山亭与“半山亭记”》获得了散文组二等奖,她通过视频谈到,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没有哪一种文化形态能够像建筑那样,超越时间和媒介,如此长久和直接地震撼人们的心态。“通过这项大赛,以诗歌和散文的形式交流和联谊,令人欣喜。”

80岁高龄的美芳子以组诗《上海风情》获得了本届大赛诗歌类优秀奖,他的外孙女在读高中时也曾获得过该奖,文学让我们他们祖孙产生了血缘之外的联系,“在这个时代,我们更要呵护它,热爱它。”

90后云南诗人童作焉获得了诗歌类三等奖,他认为,建筑是最能直观体现一个城市底蕴的空间,里面融入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和内涵,“诗人写诗也是如此,我们把自己的思考、情感沉淀在一个精巧而复杂的文字空间里。”在童作焉看来,人们无论是阅读诗歌还是建筑,都是在阅读其中人的情感和生活。

赵丽宏表示,高楼大厦是建筑,平房草屋也是建筑,它们和文学一样具有丰富的内涵,承载着人类的感情。“建筑还不只是人类的栖息之地,人类的孕育、生长、生命的悲欢,都承载于其中。和文学一样,建筑也是时代的纪念碑,它们都是不朽的。当文学和建筑联系在一起,就产生了非常美妙的内涵。”在赵丽宏看来。历时八届的禾泽都林杯征文活动,作者遍及各地,众多华语作者以文学的样式记录建筑的渊源,以诗歌散文的名义交流和联谊,已成为一项国际知名的文学盛会。

据悉,本届赛事共收到三千多篇散文及四千六百多首诗歌,参赛作者既有一级作家和地方作家,也有海内外文学大奖的获得者,包括企业家与艺术家、医生、军人以及学生等。颁奖礼上海宣布了第九届“禾泽都林杯——城市、建筑与文化”诗歌散文大赛已进入筹备阶段。

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301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