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学信息

“我们的书能够当作传家宝一样代代相传的”

2020年06月05日16:56 来源:思南读书会 作者:思南读书会 点击:

左为高克勤、右为李国章

6月1日下午,上海古籍出版社前任社长李国章和现任社长高克勤作客思南读书会第301期,聊一聊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往事和前瞻。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办主任张家珍担任主持。

“北有中华,南有上古”

1952年,由海燕书店、群益出版社、光明书局等出版机构合并改组而成的新文艺出版社成立。1953年,李俊民接任新文艺出版社社长。李俊民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跟随董必武、陈潭秋等老革命家进行革命活动;师从郁达夫,著有小说《跋涉的人们》和《人与人之间》,得到鲁迅和茅盾等作家的盛赞;参加革命后,编刊物、编报纸,包括《新通报》《联抗报》等等。

“我们大家都亲切地称他‘李俊老’‘俊老’。”李国章说。在他眼中,李俊民是革命家、文学家、编辑出版家,他的到来促成了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成立。

李国章

1954年,李俊民在新文艺出版社成立中国古典文学编辑组。1956年11月,在这个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古典文学出版社,即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前身。1958年,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决定,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改组为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

虽然当时全国古籍出版社只有一家,但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相对是一个独立单位。“凡是中华书局在1958年以后到1966年以前出的书,以中华书局的名义,版权页上一定写明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以示区别。”

1978年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成立,两年时间内出版了500余种图书。李国章说,“出版的方针从以古典文学为主,扩展到文史哲并举,并提出了普及与提高并举。”

高克勤

上海古籍出版社成立六十多年以来,初心不改,始终坚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古籍出版界流传着一句话,“北有中华,南有上古”。高克勤说,“我们的书是能够当作传家宝一样代代相传的,是可以压箱底的,只要我们的传统文化还在,我们出版社的作品也会一直流传下去。”

 

“三驾马车”与“四大编审”

独木不成林。除了李俊老一位灵魂人物以外,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背后有一批学识精湛的编辑在默默付出。

高克勤说,“古籍出版社为广大读者认可,主要还是在于它的书,书是人做出来的。古籍出版社出了一大批好书,因为后面有很多名家大家作为作者,同样有一大批著名的编辑在默默奉献。”

他介绍,在李俊民担任社长期间,陈向平和戚铭渠担任副总编辑,三人组成了中华上编领导团队的“三驾马车”。“陈向平先生负责编辑一组,主要做古籍整理和学术研究著作,戚铭渠先生分管二组,搞文学选注。”

现场读者

上世纪六十年代,古籍出版社成立了编审室,邀请裘柱常、吕贞白、于在春、刘拜山四大编审进行最后的审稿,为出版工作“保驾护航”。

高克勤谈到,“裘柱常先生国学基础很扎实,他还是一个英美文学的翻译家;吕贞白先生四十年代担任过中央大学的国文系主任;于在春先生是专门搞古文今译的;刘拜山先生曾经是《中华文史论丛》的第一任编辑。”

读者提问

“我们当时还有一批老编辑,现在回过头来看,也都是大家。比如著名的科技史专家胡道静先生,还有著名的诗词注释专家金性尧先生,还有著名的杂文家何满子先生。”高克勤感叹,“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批编辑,我们才能和学术界的著名专家沟通对话,出了大量的好书。”

“两套大书”:《续修四库全书》

与敦煌系列文献

古籍出版社的出书方向之一是整理古籍,《中国古典文学丛书》是标志性作品,共140丛,内容涵盖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由国内文史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整理。

此外,古籍出版社还推出了文史普及读物,如《中华活叶文选》《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唐诗一百首》等,为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提供了古典文学的滋养。

高克勤说,“我们一方面要为传统文化做保存文脉的事情,另外我们也要做最普及的读物。无论什么方向,我们都一定要做最好的书,要保证质量。”

嘉宾为读者签名

李国章担任社长期间,曾经主持出版了具有开拓性意义的两套大书《续修四库全书》和敦煌系列文献。

《续修四库全书》由宋木文担任工作委员会负责人,由顾廷龙和傅璇琮担任编委会负责人,聘请了38位著名的学者作为编委会顾问。除了编辑的权威性以外,编书工程量十分浩大。

借书的编辑用了6年时间,跑了112家图书馆,查了16000余种图书,增配了12000余页。李国章说,“这是我们和全国的出版界、学术界联手,通过现代先进的复制技术,把中国的文化宝藏保存起来,延续中国文脉。”

到目前为止,《四库全书》一共3641种,1500册,《续修四库全书》是5213种,两部书合起来8000多种,共同构建起中华古籍的基本图书书库。

嘉宾为读者签名

而另一个大型项目敦煌文献系列,“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坚持到现在,还没出完,还要出。”

李国章介绍,长期以来敦煌文献资料大量保存在国外,上世纪八十年代,时任社长魏同贤跟总编辑钱伯城率队前去苏联谈判,要求苏方共享敦煌文献。

从九十年代初期到2000年,出版社的工作人员一直驻守俄罗斯东方所,潜心整理敦煌文献,为后来的学术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李国章提出,“古籍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经过我们几代人的努力,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现场:李伟长

撰稿:关  玥

改稿:陈  思

摄影:隋  文

编辑:江心语

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294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