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学信息

“他的散文成就是一流的”

2020年06月05日16:41 来源:思南读书会 作者:思南读书会 点击:

从左至右为曹可凡、陆灏、陈子善、李辉、陈麦青 

6月15日下午,人民日报资深记者李辉、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复旦大学出版社资深编辑陈麦青、文汇报资深编辑陆灏、山东人民出版社社长胡长青与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胡小罕来到第305期思南读书会。六位嘉宾从黄裳的文字出发,追溯其生平,回忆与他的交往,为读者展现了更加立体真实的黄裳先生。著名主持人曹可凡担任活动主持。

 “一辈子的战士”

1986年左右,入职文汇报不久的陆灏第一次去拜访黄裳先生,之后两人交往长达近30年。他笑言黄裳自称自己年轻时就是“闯祸的胚子”,从1949年在文汇报上发表文章提倡复兴鲁迅杂文,到上世纪90年代与柯灵打笔仗,“像是两个高手在交战”。

在陆灏看来,“黄裳一辈子,都像是战士。”曹可凡也表示,即使到了晚年,黄裳依然可以写八千字左右的文章,有锋芒、尖锐,“像年轻人的文章一样,富有战斗力。”

陆灏

1982年11月,陈子善第一次给黄裳写信。他谈到,“他(黄裳)对年轻人热情,虽不多言,但善于聆听。”黄裳先生还很好学,兴之所至常常会提问,“这是怎么回事?”在老一辈的作家里,黄裳是难得的能够在后期写作达到新高度的作家。

同时他对人、对观点的褒贬,都有自己的坚持和原则。“他晚年的文章,包括收藏的那些战斗性很强的文章,都是性格强的表现。”陈子善说,“他喜欢一个人的文章,也会有自己的看法,不一定会赞同全部的观点。”

陈子善

李辉曾与黄裳在《黄裳自述》《劫余古艳》和信札往来整理的出版工作上共事,在他眼里,黄裳90岁还在打笔仗,“是非常有勇气、非常好玩的人”。

李辉

陈麦青记得第一次见面时,黄裳一声不吭从房间里拿出乾隆本、康熙本、明初本等不同年代的古籍对他进行了“学术考试”。寡言的黄裳谈到古籍版本,话总是会多起来。

陈麦青

陈麦青回忆,黄裳敢于直接点明他人文章的利弊优劣,常常直言不讳。为了和别人打笔仗,他还会专门去阅读对方的专著文章,“他真的很有锐气,性格的强烈到老也改变不了。”

“多面手”黄裳

陆灏曾问黄裳,“在作家,记者,藏书家,翻译家中最看重自己什么身份?”,黄裳回答是“散文家”。黄裳最早期其实是记者,但这个身份往往被忽视。七七事变后黄裳从天津到上海,正值文汇报创刊,他时常给文汇报投稿。后来文汇报办副刊,邀请黄裳做文汇报特派员,在南京时期他写下了著名的《老虎桥边看‘知堂’》。陆灏说,“无论是新闻还是散文,他的笔法都是用散文的笔法。”

陈子善谈到,在文学史上能够凭借散文居一席之地的,只有周作人等极少量作家。当代文学中,黄裳的散文成就是一流的,“他的散文是可以反复重温都能有所得的。”

曹可凡

陈子善说,“他的文学道路,尤其是对收藏、散文、杂文的观点,能给我们很多启示。我们一般认为黄先生散文写得非常好,书画写得非常好,版本研究得很精到,实际上他的杂文也很精彩。”

现场读者

李辉介绍,理工科出身的黄裳,翻译过关于坦克的书,后来又翻译了《莫洛博士岛》的后半部分以及屠格涅夫的一些作品。

作为藏书家,黄裳从不吝啬给友人展示他的珍贵藏本,也放心让他们随意翻阅。“我的书只给懂的人看,懂的人即便不用手套也不会把书弄坏。”陈麦青借走《前尘梦影新录》手稿本进行影印,借出几个月黄裳也不管不问。陈麦青说,“他是对懂的人放心。”

《黄裳集》与《黄裳致李辉信札》

为纪念黄裳先生百年诞辰,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多卷本图书《黄裳集》,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黄裳致李辉信札(释文本)》。

胡长青提到,《黄裳集》的出版是为了向黄裳先生致敬。作为现当代著名的学者、报人、散文家,黄裳先生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文人精神,这种传统的文人精神,对整个文脉的传承和传统文化的继承都有重要的意义。

胡长青

陈子善介绍,《黄裳集》分为四个部分:创作卷、古籍研究卷、译文卷、书信卷。由李辉、陆灏、陈麦青等来自不同知识背景、专业背景的人通力合作共同完成。所有人都想尽力为黄裳编纂一本好的文集,在黄裳《猎人日记》早期译本中,因当时的条件限制只能够放入一张彩色插图。陈子善在后期编纂中,将23张插图按彩色原样放入书中。“第一次以原始的面貌跟读者见面,黄先生如果知道,他也会高兴的。”

胡小罕

胡小罕谈到,影印版和释文本《黄裳致李辉信札》虽然是两本小薄本,但是其中丰富的历史内涵,给年轻人了解那个时代文人间的交往、社会、环境等各方面提供了可能性。

这本书信集是在2018年影印版的基础上重新整理的版本,收录了1988年到2011年黄裳给李辉的所有书信,李辉特意加上了黄永玉画的来燕榭藏书票。“在黄裳先生百年诞辰之际,这也是我们对黄先生的感谢,感谢他用这样好的方式,延续了我们的文化。”李辉说。

现场:王若虚

撰稿:周劼妤

改稿:陈  思

摄影:迟  惠

编辑:江心语

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294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