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学信息

侧耳:好的诗歌要经得起声音的检验

2020年06月05日15:40 来源:思南读书会 作者:思南读书会 点击:

10月12日下午,侧耳团队的七位主播印海蓉、王幸、雷小雪、徐惟杰、叶子龙、邢航、施琰携新编诗集《冬天的树和春天的树》来到第320期思南读书会现场,和复旦大学教授张新颖及青年评论家、诗人张定浩一起探讨诗歌艺术的有声表达,在文字和声音的双重维度中感受经典之美。

现代诗的音乐性

从左至右为施琰、印海蓉、张新颖

印海蓉

张新颖在《冬天的树和春天的树》的序言中提到:“诗的物质材料是语言,声音是语言的一种属性,所以一定是诗的一种属性,而且与意义密不可分。”他表示大多数人对现代诗的音乐性有所误解,甚至进一步导致了对诗的声音的漠视。古典诗歌尚可以在一些固定的套路中填词,而现代诗歌则缺乏这样的声音形式,需要依靠字词、换行分段来自主完成对韵律和节奏的追求。

“现代诗的音乐性是不断生成的音乐性。这个音乐性比较复杂,因为它没有套路,所以需要我们用更大的耐心来寻找。”他认为侧耳团队主动去发掘现代汉语的声音表达,把诗歌的音乐性变得更丰富复杂。

张新颖

谈及声音对诗歌的重要性,张新颖强调,语言本身就是有声音的,因此诗歌要有声音这一检验标准。对于声音对诗歌的表达作用,施琰表示:“就像烹饪海鲜,如果这条鱼足够新鲜,只要清蒸一下,不需要加什么佐料就是一道人间美味。但是如果它的质地差,不太新鲜了,我们就要加酱油、加大料。”

施琰

在诗歌中重新面对自己

从左至右为施琰、雷小雪、徐惟杰

从左至右为施琰、王幸、张定浩

作为本书的文学顾问,张定浩谈到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诗歌能够打碎你本身的成分。每个人都是在习惯当中生活,诗歌或者文学把你这个习惯打碎,让你重新面对新的自己。”

张定浩

在与诗歌一起前行的三年内,侧耳团队的主播不仅在体悟诗歌,也在认识自己。印海蓉表示,在读诗的过程中要抛弃新闻主播的习惯,忽略对字音、重音、停顿、语气等技术方面的细节,而要重视对诗歌整体的把握,她将之称为“克制的表达”。

王幸

徐惟杰分享自己对诗歌的体悟通常需要先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它会在你心中慢慢增长,就像把一颗豆子扔到你心里,有可能发芽,有可能变成一个胖胖的黄豆,但不管怎么样它是会变化的。”他将侧耳形容为“安全的外遇”,可以借用别人家的阳台欣赏风景,给自己的生活扩展了空间。

徐惟杰

施琰提到,新闻主播往往是需要不断向外看,缺乏对自己的内观,而侧耳完成了一种人生内外的平衡。雷小雪认为侧耳扮演了粘合剂的角色,让自己和最纯净的东西贴合在一起。不仅跟自我更好地粘合,而且跟上海这座城市更好地粘合在一起。

雷小雪

“不热闹也不孤独”

从左至右为施琰、叶子龙、邢航

回望初心,印海蓉表示侧耳团队的开始源于个体的表达和对诗歌的发掘。新闻主播作为声音艺术工作者,希望在严肃认真的主播任务之外能够通过读诗来完成个人情感的感性表达。此外,成员们还希望可以用侧耳的眼光去挖掘好的诗歌,“让诗歌能够完成它被看到、被读到、被听到的完整的生长过程”。

叶子龙

张定浩提到,读诗也是一个创作,创作就是要做减法,要不停地对自我有严苛的要求,才有可能做出更好的作品。侧耳团队也践行着这一点。作为诗集主编,对产出作品有着极高要求的王幸被其他成员称为“粉碎机”。

她分享了自己在选择诗歌时的几个标准。首先诗歌要有共情性和代入感,使读者可以看到自己。此外,遣词造句要清澈、不流俗,读之错落有致,听之既复杂又和谐。还有一类乍读难以进入其中的诗歌,“这样的诗有一种奇异的气息去诱惑你、挑战你。”

邢航

张新颖评价侧耳团队“不热闹,也不孤独”。对此,施琰谈到,侧耳既有外在的表达,也有内在的解读,并且始终和诗人们站在一起。王幸认为侧耳朗读的诗是善解人意的,“善解人意来自于谦逊和克制,来自于真诚和尊重。尊重文本,不干扰他人的听觉,听众可以在听到声音的同时关注到文字,寻找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

嘉宾为读者签名

 

现场:王若虚

撰稿:马金戈

改稿:陈  思

摄影:隋  文

编辑:江心语

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293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