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9日14:22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罗昕 点击: 次
今年是巴金先生诞辰115周年。为了纪念他和友人走过的岁月,巴金故居与中国现代文学馆共同推出“温暖的友情——巴金与友朋往来手札展”全国巡展。巡展首展已于9月11日至10月12日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开展,10月18日至25日巡展至大连文博艺术馆。11月25日起,由中国现代文学馆、巴金故居、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主办的上海站巡展将在徐汇艺术馆进行为期三周的展出。
巴金在上海武康路113号居住了半个世纪,这也是他一生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居所。上海有他的家,因而具有特殊的意义。上海站巡展从最早的1936年2月4日鲁迅致巴金书信起,展出时间跨度近六十年的丰富手札,涉及内容包括创作编译、人际交往、社会活动、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表示:“这个展览温暖着我们。当巴金先生写下那一封一封信札时,他是写给远方的朋友,但隔着长长短短的的时间,我们大家也都是收信的人,从那些擦亮心灵的信里,我们读出了深情厚谊,读出了风骨和信念。”
巴金先生铜像揭幕仪式
巴金的“上海朋友圈”
策展人、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告诉记者:“上海站巡展更突出上海特色,靳以、辛笛、师陀、罗荪、王西彦、黄裳等一批上海朋友的来往书简成为上海站的关注点。当然,更不用说老一辈作家中,鲁迅、郭沫若、茅盾、郑振铎、沈从文等人,他们都在上海生活过。”
在这些或粗犷奔放、或婉约柔美、或清新雅致的手迹中,读者也将重温那年那时的情谊与记忆。
这些手札有的讲述家长里短、生活琐事。比如老舍留下便条说:“巴金兄,明天中午在全聚德请您吃烤鸭。”叶圣陶作诗一首,作为收到花朵的还礼:“巴金闻我居病房 选赠献花烦泰昌 苍兰马蹄莲共囊 插瓶红妆兼素妆 对花感深何日念 道谢莫丧中心藏”。
有的则探讨文学事业。比如鲁迅在信中说起校样的修改方式:“巴金先生:校样已看迄,其中改动之处还不少,改正后请再给我看一看。”
还有的倾诉着彼此深长的感情。比如沈从文夫妇珍惜巴老赠的书:“过去一些熟人朋友看到我家有您前面那四本(《随想录》),多来借阅。借是借出了,我心里总犯嘀咕,怕收不回,因为上面有您亲笔题字。”张兆和更直接表露了对友情的珍视:“您在病中寄来的信和剪报,令我们深深感动,从文看后哭了。我们万分珍重你的友情,常望你保重,今年能够见面。”
展览以巴金及其友人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的部分手札为主,与作家简介、交往照片、赠书、赠物、相互评说的文字等结合,勾勒出巴金与这些作家之间的友谊,展现他们宏大精神世界的一些侧影。
周立民说:“巴老一生重视友情,爱护朋友,也得到朋友们的爱戴。从他们之间不同时期的通信中,能够看出朋友之间肝胆相照相濡以沫的情谊,能够看到他们意气风发的年月,一言一行总关情,在冷漠的岁月里,友情温暖了人生照亮了生命。纸短情长,欣赏这一封封珍贵的书信,时常让人不禁热泪盈眶感动至深,岁月流逝,它们又是历史的记录,珍贵的文献,让我们窥见历史的背影。”
“大家一起来给巴老过一个生日”
别具意义的是,上海站巡展开幕这一天,11月25日,正是巴金诞辰115周年纪念日。周立民说:“我们用各种手段,烘托了一个气氛,大家一起来给巴老过一个生日。这里有他的朋友们、读者们。”
此次展览,从主画面设计开始,每一处细节都有用心之处。比如落款处的邮编出自巴金之手,字体是从旧信中截取的手写体。邮票图案是从巴金的118封老信封中选出——1979年巴金致李治华信封上的邮票样式,而邮戳也特制成2019.11.25——巴金先生115岁生日当天的日期。
展览特别策划了“重拾书信记忆,亲笔写下您的祝福与心愿”留言墙活动。在上海站特制留言墙上,参观者可以写下自己的感想与祝福。留言墙的张张信纸都是从巴金常用的信纸中挑选出来的,传递着浓浓的时代感。据悉,巴金故居将选取优秀的留言,定期整理编辑,发布在巴金故居微信公众号。
此外,巴金故居还从《巴金全集》《萧珊文存》《家书》等作品中选出了几篇具有代表性的巴金先生与妻子萧珊女士、女儿李小林女士、儿子李小棠先生的书信往来选段,作为本次展览的另一个亮点投影在留言墙的周围,运用字体变换等各种特效方式呈现给上海的观众时空交错的视觉感受。
周立民告诉记者:“还有一点也是上海站巡展独有的。在上海文学发展基金收藏的文人字画中,我们选择了冰心、张光年、陈从周、冯牧等人的书画,这是这批藏品首次向公众展示。”
上海是巴金的城市,是文学艺术的城市
在开幕当天下午,巴金故居举行了新落成的巴金先生铜像揭幕仪式。巴金铜像立于巴金故居前院,高2.23米,造像面向主楼,含笑背手,踱步沉思,它由中国当代艺术家、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李象群打造。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副主席李敬泽,中国作协原党组书记金炳华,上海市委宣传部领导,巴金先生亲属及上海文化界人士出席上海站巡展开幕式并为铜像揭幕。
“在历史和时代的洪流中,巴老始终是一盏明亮的灯,守护着爱、正直、真实、奉献等等美好的价值。在给友人的信中,他写道:‘少抱怨,多做事,少取巧,多吃苦’。”铁凝说,巴金的伟大正在于他是如此质朴,他是一个劳作的人,他以一个劳动者的信念看待自己、对待世界。也因此,巴老的生命才如此辽阔,他的人格、他的信念持久地温暖着、感召着后来的人们。
她还称,上海是一座文学之城,“这里有巴金故居。今天上午,我还瞻仰了鲁迅墓、左联纪念馆,也欣喜地得知这个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历程中至关重要的城市,这个留下了诸多文学巨匠身影的城市,将会有一座文学的博物馆。我想,人们有很多理由热爱这座城市,但对很多人来说,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理由是:这是鲁迅的城市,是巴金的城市,是文学艺术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