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01日09:12 来源:思南读书会 作者:思南读书会 点击: 次
从左至右为顾爱彬、译者丁雄飞、马特·塞林格、周嘉宁、路内
2019年是《麦田里的守望者》作者J.D.塞林格诞辰100周年,同时也是译林出版社成立30周年。3月16日下午,著名作家J.D.塞林格之子,制片人、演员马特·塞林格,青年小说家路内、周嘉宁以及译林出版社社长顾爱彬来到思南读书会第289期现场,共同聊一聊这部陪伴无数青少年成长的经典之作。
空白的封面是空白的阅读起点
译林出版社是塞林格作品集国内的独家出版方,现已出版《麦田里的守望者》《九故事》《弗兰祖伊》《抬高房梁,木匠们;西摩:小传》。顾爱彬介绍了《麦田里的守望者》在中国的传播历程。1997年,译林社正式推出《麦田里的守望者》授权的中文版,由施咸荣先生担任翻译。2007年,国内外国文学市场进一步发展,译林社邀请孙仲旭先生重新翻译。顾爱彬说,“孙仲旭先生的语言风格更贴近现代,受到了年轻读者的欢迎。”
不同于市面上装帧精美的书籍,塞林格作品的设计都呈现出了返璞归真的简洁与纯粹。顾爱彬透露塞林格先生在世时提出的书籍制作要求,“书的封面上只能出现书名、作者名,没有任何其他附加的东西,作者的照片都不允许放。”
马特·塞林格
作为出版人,顾爱彬尊重塞林格所追求的“纯粹”。他说,“文学的纯粹还是应该在文本本身,而不是其他附加的东西。塞林格先生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坚持要把最干净、最纯洁的东西呈现给读者。”正如塞林格之子马特所言,“阅读和写作是一场冒险。对我父亲而言,空白的封面非常重要,对读者而言,空白的起点同样很重要。”
顾爱彬
为了守护读者与作者之间神圣的关系,塞林格父子二人都反对将作品搬上荧屏。马特谈到,“文学作品翻拍成电影必定会有巨大的损耗和代价。演员的形象既不是源于作者的写作,也不是来自于读者的想象。读者和作者之间有一种神圣的关系,读者的想象力就足够提供一切。”
《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确定第一次没有看懂”
“我确定第一次没有看懂”是路内和周嘉宁阅读《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共同感受。路内回忆,11岁那年第一次接触《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在父亲工作的化工厂。在化工厂的图书馆里,他从一堆19世纪沉重而又乏味的小说中找到了封面是一位小男孩的书。“我想应该适合我看,我硬着头皮看完了。”
路内当时不太理解故事为什么这样讲,“我知道在讲什么,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讲。”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当他再一次重读时,读懂了少年时不曾理解的情节。
路内
在周嘉宁看来,《麦田里的守望者》已经凝结成了一个标志性的符号,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心路成长。“我17岁时看了《麦田里的守望者》,我非常确定自己没有看懂。”
当20年后重温这部经典之作时,基于自身阅历的增长和对塞林格生平的进一步了解,《麦田里的守望者》带给她新的感悟。“我们那个年代的学生觉得与世界格格不入是非常骄傲的事情,比起17岁读它带来的震撼,我现在读出了更为深厚的爱与温柔。”在她看来,划分塞林格的作品和读者的并不是时间和空间,而始终是心灵状态。
周嘉宁
《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内心的彷徨与愤世嫉俗引发了无数青年人的共鸣。马特谈到,和霍尔顿一样,每个人在年轻时都会感到自己与世界的疏离。
“霍尔顿看到了世界上有败坏的东西,不想成为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同时他也确实是世界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他该如何继续他的生活?”马特认为,尽管在小说中父亲对世界持有批评态度,但父亲的内心深处其实怀有美好的理想主义。
“他拥有一颗东方人的心灵”
塞林格的《九故事》为路内提供了一种写作短篇小说的范式。在他看来,塞林格讲故事的方式有时是匪夷所思的,非线性的。“多年后,我自己写小说的时候,会带着内心的驱动力靠向塞林格先生的爱与温柔。”
一个男孩因为母亲喜欢赌钱,打算送给心爱女孩的金项链输在了赌台上。路内的短篇小说《为那污秽凄苦的时光》从情节和手法上受到了塞林格作品《为埃斯米而作——既有爱也有污秽凄苦》的启发。
现场读者
路内说,“在我30多岁时,特别喜欢冷酷的作家。现在年纪大了,我觉得有点酷就够了。塞林格先生保持了小说家非常纯然的色彩,这是一种很好的写作状态。”
周嘉宁对塞林格作品的着迷源于《抬高房梁,木匠们;西摩:小传》。出于对书中主人公西摩的喜爱,在阅读塞林格其他小说时,她都会去寻找西摩的影子。
读者提问
当她重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时,发现霍尔顿这个人物的奇妙之处在于“他不是被固定在了小说文本里,他不是停留在哪一个故事里面的形象,而是变成一种精神体。”周嘉宁表示,随着读者的成长,他们会在心里产生一个属于霍尔顿自己的成长过程,而这就是每一位读者独有的虚构地带。
嘉宾为读者签名
在《九故事》中,马特能够最清楚地听见父亲的声音。“我认为父亲在写这篇作品的时候,他的内心觉得自己能够改变世界。”马特认为,相比父亲西方人的外表,内心更偏向东方人的精神世界。“我觉得他拥有一颗东方人的心灵,他读老子、庄子,对道家和儒家充满兴趣。”
思南读书会NO.289
现场:王若虚
撰稿:关 玥
摄影:迟 惠
编辑:江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