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23日14:15 来源:思南读书会 作者:思南读书会 点击: 次
从左至右为张颖、陈引驰、傅杰
自2014年2月15日开展至今,思南读书会共举办284期活动,邀请了800多位作家、学者和文化人士进行阅读分享,吸引了40000余读者来到现场倾听与交流。2月16日,思南读书会五周年第285期特别活动之际,邀请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引驰、傅杰来到现场,讲述“今天为什么需要读古典”。SMG艺术人文频道张颖担任活动主持。
“传统是站在今天的立场上重新建立认同”
主持张颖提出,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国的古典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傅杰从学者、专业学生、普通读者出发阐述了当今学习古典的意义。人文学者肩负了传承古籍的重大责任。他谈到,“中国的古籍不能断,总归还是要传下去的,必须要有人学,有人研究。”
对于专业学生而言,学习古代汉语才会看懂古书,进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傅杰鼓励大众读者在习得汉字、掌握汉语、从基础教育中获得一定的文言能力后,进一步去探寻丰富的古典文化。值得欣喜的是,从1987年开始带领学生们阅读《论语》,傅杰见证了30余年来《论语》在大众中的普及度不断提升。
傅杰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被知识分子反省、批判、再重新认识的过程。陈引驰谈到,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古典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因素有其积极的一面,应当要去发掘它、吸取它。在历史上,几乎没有一种文化能完全割裂自身的历史,然后得到延续发展。在陈引驰看来,历史的发展呈现出了求同存异的趋势。不同民族间的经济、法律等契约制度的规范是共处的基础,但文化发展是具有多元性的。在此背景下,国人对传统的认同将越来越深入,越来越丰富。
陈引驰
主持张颖提出,当古典重回大众视野,现代社会与古典之间是否呈现出割裂的状态?又该如何妥善嫁接?陈引驰表示,传统并非是简单意义上的从过去到现在,而是一种精神上主动认同、延续和创造。他说,“在很大程度上,传统是站在今天的立场上重新塑造,重新建立认同。保持开放的心态,挖掘丰富的传统文化,建立自己新的知识资源。”
“用文字的美讲述对情的理解”
古典著作距今时隔久远,现代读者该如何走进古典,体会古典的魅力?在傅杰看来,古典作品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关键在于情感相通。在没有印刷术、互联网的时代,历史上有很多好书莫名其妙地被人遗忘了,非常可惜。同时,世界上也没有一本书是无缘无故被人记得的。
他谈到,一方面我们要相信名著,另一方面,名著是由各种复杂的人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完成的,读者并不需要每一本都去阅读。选择古典作品时需要符合自己的欣赏趣味,契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真正打动我们的诗能够在内心泛起情感波澜,每天忍不住地去读,越读越高兴。”
张颖
陈引驰谈到,文学以语言文字作为媒介,中国古代以单字为词,字中包含多音多义,而现代汉语多采用双音节词,容易被联想。对偶声韵之美是汉语的突出特点之一,“中国文学尤其讲究声韵美,不管是五言、七言还是诗经四言,都特别强调对偶,多一个字、少一个字完全不一样。”
现场读者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他以古典诗句为例,提出中国古典诗歌独具朦胧美感。古文简约而多义,尽管不能确切地明白一字一句的意思,但依然能感受到声调与意蕴的美。陈引驰谈到,古典文字的美使我们的心灵得到了熏陶,在白话文主导的现代社会,回归古典文学对我们依然有益。读者在感受文字美的同时,也要读懂文学中的“情”。古典文学中用文字的美讲述对情的理解、情的重视,这对今天依然有帮助和启发。
“古典不会马上作用于我们”
张颖提到,长期阅读古代经典著作,对个人的行为举止与人格的培养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傅杰认为,尽管不能过分夸大读书对人的作用,但不可否认书籍对人的精神塑造。读历史故事,以史为鉴;读哲理故事,学会分辨是非美丑。他说,“这些故事不会马上作用于我们,但如果长期浸润其中,就会慢慢地形成做人的底线。”
排队读者
古典著作距离读者较为遥远,该如何走进古典的世界,傅杰建议读者要根据自己的喜好与程度来选择合适的书籍,阅读古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阅读之初,以短章和短故事为起点,语录体的《论语》和短故事集《世说新语》皆为不错的选择。
此外,傅杰提出可以从古书中的成语入手,备一本大小合适的成语辞典随身携带,利用碎片化时间加深对成语的掌握程度。“古书中很多单音词的特殊意思都保存在了成语中,由于成语依然在现代通行使用,因而古汉语中特殊的字词能够连带掌握。”
思南读书会NO.285
现场:王若虚
撰稿:关 玥
摄影:迟 惠
编辑:江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