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学信息

在漫游中写作,在行走中生活

2019年04月23日16:45 来源:思南读书会 作者:思南读书会 点击:

左为刘跃、右为btr

11月17日下午,作家、译者、文化评论人btr带着他的新作《意思意思》与上海纪实频道《纪录片编辑室·72小时》栏目主编刘跃作客第271期思南读书会,共同分享那些在城市漫游中抓取的精彩瞬间以及散落在城市角落里可能被忽略的趣味都市日常。

抽纸盒一样的小书

《意思意思》这本书被评为”2017中国最美的书”,从内容到形式都以别具一格的匠心为读者打造眼前一亮的“轻阅读”体验。btr坦言其创作的灵感和素材都源自于生活的细节,从毫不起眼的街道电线到无人问津的街角石阶,在他的观察和想象中却成为了充满谐趣或寓意的描述对象。“生活本身也许并不制造惊喜,却因留心而处处有惊喜。”于是,他让每一天的逝去变成了一次脑内的小高潮。

作为一个城市观察者,btr在这本书中使用了很多基于上海城市背景的幽默,比如“刘心武”的谐音是“留媳妇”,而“宜芝多”则是“儿子多”,这样看似讨巧却又别出心裁的联想的确让人不禁为之一乐,再比如漫画“剥削”,则是从剥橘子和削苹果的生活小事中得出的感悟,每则笑话虽短,却足以让人发笑或深思。

btr

将说未说且点到为止的“小意思”加以恰到好处的拍摄或意味深长的手绘图案,使字里行间充满了轻盈的生活气息,然而这本书并非规规矩矩的“书”,而是一反传统的书籍装帧,做成了类似可撕版日历的形式,btr想将这些一闪而过的灵光集结为一本真正融入生活的“小书”。“笑话有个问题,只能讲一遍,看第二遍就不再惊艳了。”所以最开始他想做成卷纸,看完就用掉,后来想到可以送人“意思意思”,于是就有了如今呈现在读者面前的类似于抽纸盒一样的形式。

延庆路是想象起点与记忆归宿

如果说btr创作的灵感来源于“城市漫游”的所观所感,那么延庆路则承载着他想象起点和记忆归宿。他认为普鲁斯特所说——“往事隐匿在智力范围之外,在智力所不能及的地方,在某个我们根本意想不到的物质对象之中。”这句话正好诠释了往事作为一种记忆基因的可能性。“延庆路我去过很多遍,于我而言,它就像超级链接一样,我看到某些东西就会想起一些记忆当中的往事和片段。”

现场读者

延庆路的大福里雕琢着许多岁月的痕迹,保留着1950年弄口的模样,弄堂社区门口的杂货店门前常常竖着一块牌子,写着“修衣服、修拉链、上门开锁、补胎”,有时会看到去扫墓的接送班车信息。“对于这样一个古老的社区来说,门口外的杂货店负载了百货商场一样的功能。”一个小小的地标刻画着生活的点滴痕迹,与生活方式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而这些景象的记忆,一旦更改,就会被他迅速察觉。有一次btr刚好遇见影视组在延庆路布景拍摄,影视化的呈现和它原有样貌的差别会让人产生很多联想。“我是一个喜欢城市漫游的人,我会以思考的角度看城市发展的趋势,去感受城市的不同。”

静态的巷弄和动态的人与动物构成了完整的生活画面,btr曾为澎湃新闻拍过一个讲延庆路动物的小短片《延庆路的动物园》,比如在华亭路口一边画油画一边做寿司的画廊老板的两只猫,比如每天在旧货店门口的电线杆上集会的麻雀,它们发出此起彼伏、如交响乐般的叫声,也由此生发出一些有趣的都市传说。还有一些好玩的事,比如在酒吧门口用烟头为自己喜欢的球队投票、居委会“这里可以晾衣服,但仅此一天”的告示、一个倒闭的店在转让,上面写着“出售‘13918783849万’”,到最后才明白,其实是卖家姓万……这些点滴乐趣,融溢在一景一物之中,等待被人发现。

人生要走出点“意思”

延庆路虽然只有短短496米,却有足够多的风景惹人驻足,它以前只是一条小路,很少有车辆往来,后来因成为了通往多条主路的捷径而被更多人知道,正是映证了鲁迅所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它短而精的特质恰好契合了btr的创作习惯。“就跟我平时的写作一样,对一些很短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可以使我反复探索而不累。”这里沉淀着历史,集结着寒来暑往的多载春秋,不知不觉便走出了些许不一样的乐趣和感悟。

延庆路的涂鸦是btr一直喜欢拍的主题,他认为涂鸦有一种隐喻的色彩,好像在告诉我们城市里有一些东西是稍纵即逝的。这种“瞬间感”即使是一种错觉,也会让人感到真实存在的乐趣。“城市有它自己发展的肌理,它会自己变旧,也会有人来添上几笔,使一些看起来无聊的东西变有趣。”因此他创作了“信念蓝图”,“就像每年新年都会许愿,新的一年要达成哪些目标,可到了年底回顾,却可能一事无成,但这种美好的期许从未停止过,年复一年地延续下去。”

刘跃

对此,刘跃亦有同样的感触。《72小时》每期节目都会选择一个公共场地,随机采访当时遇到的人物,分享他们此时此地的心情或延展开来的人生故事。“这些故事集聚在一起就变成了城市的缩影。”与btr用外部视角打探延庆路的方式相比,《72小时》则非常聚焦于人物本身,刘跃认为,影像的记录让我们将发觉的力量得以延续和保存。他说,“当那些平凡的人真正对着镜头讲人生故事的时候,会发现每个人的故事都很精彩,这就是一种发现的力量。”

现场读者提问

思南读书会NO.271

现场:王若虚

撰稿:巫小妤

摄影:隋 文

编辑:江心语

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270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