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学信息

汶川地震10周年,上海作家殷健灵笔下,白鸽飞出了废墟

2018年04月17日14:28 来源:上海观察 作者: 施晨露 点击:

作为一部儿童文学作品,上海作家殷健灵的新作《废墟上的白鸽》是有些残酷的。14日,《废墟上的白鸽》在上海书城“全国新书发布厅”首发,殷健灵说,人在成长过程中面对困境的选择,是她想在这部作品中着力表达的。正如白鸽飞出废墟的意象,重生,要靠自己的内心力量。

故事中,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让小镇上的两对母女陷入生与死的绝境。废墟中,少女“白鸽”面对被压住身体、无法动弹的妈妈“不要离开”的呼唤,面对即将冲来的洪水,一句“对不起!妈妈!”后,她痛苦地转过身,扑入水中,向着小镇的最高地势游去。“她知道,她在游向光明的生,也在游向没有尽头的黑暗绝境。”殷健灵写道。

故事的灵感源自2015年日本“东日本大地震”纪念活动上,19岁少女菅原彩加发表的演讲。当年,地震引发的海啸冲散了女孩一家,她发现妈妈被压在瓦砾之下,身受重伤。此时,又一波海水汹涌袭来。妈妈恳求她不要走,她对妈妈说了最后一句话,“谢谢,我爱你”,然后,游走了。这是女孩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她的选择不能用简单的对与错来判断。她有着怎样的母女关系?人在极端情况下会如何选择?殷健灵说,这则新闻让她震撼,她感到这是一个值得挖掘的写作素材,但要完成这个题材并不容易,直到去年,她终于提笔完成了这部停驻心里很久的作品。

“连我的编辑都无法接受,好几次建议,加上一笔,直到洪水把妈妈淹没之后,白鸽才无奈地转身离去。”殷健灵坚持了自己的想法,在她看来,人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境和谜题,也许不像菅原彩加和故事中的白鸽面对的那般绝境,但自我挣扎的程度不亚于此。如何选择?如何面对?如何从困境中走出?是她想用这部作品与读者分享的。在那个让殷健灵感到震撼并勾起写作欲望的演讲中,菅原彩加讲述了自己的震后心路历程,因为目睹更多“不愿放弃的身姿”,她领悟到,“唯有积极向前看,努力活着才能报答全家人所带给我的一切。我将努力向前迈进,好好活着,这样才能在我的人生中,获得与在震灾中失去的相同的东西。”

在《废墟中的白鸽》里,殷健灵安排了另一对母女——双爱和她的妈妈作为参照。因为妈妈“比较自我”,对她的诉求回应不足,白鸽和妈妈的关系不算融洽;相比之下,双爱和妈妈亲密无间,“拥有专属于母女之间的密码”。在获救后无尽自责的黑暗中,白鸽作出了回震区的决定。她找到了双爱的家,此时,双爱已经罹难,她用尽一切力量,“让双爱的妈妈清醒着,支撑着,直到希望来临的一刻”。故事定格在专业救援队出现的那一刻,白鸽朝着空中的直升机大幅度地挥舞起双手……

“为了合理化这个故事,我做了很多铺垫。”殷健灵说,无论是对两对母女不同相处模式的描绘,还是白鸽在完成对失去女儿的双爱妈妈的救赎的同时,也救赎了内心追悔不已的自己,整个故事是对生命、亲情与友情的多角度思考。“当我们长大以后,年少时那些不美好的记忆可能会被刻意遗忘。而我们忽略了,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会遇到同样的荆棘。有时候告诉孩子生活真实的那一面,他们反而能够承受更多。”

今年是汶川地震10周年,尽管《废墟上的白鸽》的故事灵感并非来自汶川,殷健灵仍然希望,这个故事能给当年亲身经历震灾或从那个时代走过的孩子,一点抚慰、一点力量。“无论是否亲身经历,那场大灾难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留下了一道疤痕,特别是对孩子来说。”

当年的孩子已经长大,新闻终止的地方,人性的讨论还在继续。在殷健灵看来,新闻和文学都是对生活真相的揭示,不同的是,文学的诗意提炼和对人性的进一步挖掘,是她在听闻这则新闻几年后,仍然不愿放弃用文字重新表述它、丰富它的原因。“我更喜欢有难度的写作”,殷健灵不讳言,当下儿童文学创作,有偏于轻、浅、娱乐化的倾向,那样的写作于作家来说是简单的,也很容易带来更多回报,但她更愿意交付小读者的还是心灵上平等的交流。“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并没有什么两样,不应该存在专门给孩子看的似乎低一级的文学。区别只在于,怎样用孩子更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文学的主题,给予他们心灵的滋养。”

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245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