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17日15:22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施晨露 点击: 次
孙毅95岁了。1月15日下午,身穿红色中装、精神矍铄的他出现在上海作协大厅,假如不做介绍,恐怕没人能猜得到他的实际年龄。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位“太爷爷级”作家竟以95岁高龄交出了长篇小说三部曲《上海小囡的故事》。作品研讨会上,同为“90后”的儿童文学老学者蒋风写来贺信,戏言这是“跨进新时代的老公鸡一连下了三个蛋”,满座皆欢,孙毅也笑了。
《上海小囡的故事》三部曲从1930年代写到1950年代,贯穿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时期,通过一组孩子的群像,描写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批上海有志少年儿童的觉醒和成长,是一部全面反映新中国成立前后底层少年儿童生活的文学长卷,尤其填补了地下少先队从诞生到扩大、发展的文学题材的空白。孙毅是作家,也是一位革命家,解放战争时期,他就在上海白统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下战线,是参与了党的地下少先队的建立及其发展的屈指可数的健在者。以亲历者的视角,以一个上海小囡的成长经历来反映我们国家所走过的艰难,所追求的光明,以及巨大而深刻的历史变迁,他说,能完成这样一部作品,就可以完全没有遗憾地离开这个世界。
《上海小囡的故事》三部曲从1930年代写到1950年代,贯穿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时期,通过一组孩子的群像,描写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批上海有志少年儿童的觉醒和成长,是一部全面反映新中国成立前后底层少年儿童生活的文学长卷,尤其填补了地下少先队从诞生到扩大、发展的文学题材的空白。孙毅是作家,也是一位革命家,解放战争时期,他就在上海白统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下战线,是参与了党的地下少先队的建立及其发展的屈指可数的健在者。以亲历者的视角,以一个上海小囡的成长经历来反映我们国家所走过的艰难,所追求的光明,以及巨大而深刻的历史变迁,他说,能完成这样一部作品,就可以完全没有遗憾地离开这个世界。
在秦文君的记忆中,孙毅一直是大嗓门、骑着自行车,风风火火为儿童文学奔波的形象。女作家林华曾与孙毅共事多年,在她的记忆中,老领导孙毅可以毫不含糊地翻过窗为迷糊的新同事打开反锁的办公室门,也可以一脚踩死办公室里蹿出的老鼠。上海市少先队总辅导员赵国强记得,在单位记录外出情况的小黑板上,孙毅留下过“孙大圣来过”的留言,接到孙毅的来信,落款常常是清晨或“天要亮了”。写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的郑春华在专程托人送上的玫瑰花束里,附上了一张卡片“给永远的老顽童”。
可就是这精力无穷的孙大圣、老顽童,为了《上海小囡的故事》病倒了。为了小说中的史实准确,90多岁的孙毅开着电动车到处跑,四处找寻当年的资料,还进行了大量采访。因为走得太多、太累,他患上了腿疾,突然有一天不能站立,只能坐上轮椅行动。但即便是住进医院,在病床旁,他硬是摆上了两张小桌子,圆桌上堆满了从上海图书馆复印来的上海解放前夕地下少先队编辑出版的全套《新少年报》;方桌上则是厚厚一摞稿子,是他用钢笔一笔一划写出来的手稿。“这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一份历史记录,这样厚重的一部作品,我即便是一个字一个字看,也感到吃力,只能让我的孩子读给我听,更何况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下来。”和孙毅同龄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任溶溶感慨。
写完《上海小囡的故事》三部曲,孙毅奇迹般地康复了,他又能重新站起来了,就像这部小说的主题,一个弱小的孩子在枪林弹雨中坚强地长大,并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作家简平是这套书的策划人也是孙毅创作的见证者,让他忘不了的是这一幕——“那天,孙毅先生请我去家里看修改后打印出来的书稿,他说他会在一个地方等我。我去到那里时,惊讶得瞪大了眼睛——他开了一辆电动车过来,并招手让我坐上车子。一个94岁的老人,生气勃勃地骑车带着我一路驶去,簌簌作响的风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