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02日13:16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徐明徽 点击: 次
实体书店,是传播文化的重要空间,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更是城市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盘点2017年,有20多家大体量实体书店亮相申城,在种种政策利好和阅读市场驱动下,上海实体书店整体持续回暖,呈现出蓬勃之气,实体书店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文化标识和精神符号。
今年5月1日,百新书局·缤谷店开始试营业。融合阅读、聚会、亲子、饮品等元素,打造多功能的复合空间,百新书局希望成为人们的生活居心地。百新书局的前身为徐鹤龄先生于1912年在上海福州路创立的“百新书店”,2016年,上海百新书店由上海百新文化用品有限公司重新经营。
新中国建成后,百新书店更名为上海百新文化用品公司,开始专营文化用品,并被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2007年,建立了“百新文具馆”这一连锁品牌。2016年,百新书店更名为“百新书局”,重新开始图书零售业务,并与百新文具馆形成复合文化空间,传承历史文脉根基,并赋予自身新的时代意义与职责。
上海百新文化执行总经理张琴玲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百新书店自百年前建立之初就从事图书零售、出版发行的工作,其中影响最盛的出版作品当属张恨水先生的《啼笑因缘》,在新文化运动发展之时,这部通俗文学中的代表作以亲近市民生活的姿态,发挥了文学的审美和娱乐功能。新生后的百新书局仍然延续贴近大众生活的路线,主要面向年轻、文艺及时尚人群,精选文学、艺术、旅行、生活、亲子等类型的图书,并在书店内融入互动区域,打造集文学、美学、休闲为一体的生活空间,为人们的品质生活提案。”
由于有着经营文化用品的历史,百新书局的文创产品相当丰富。“博尔赫斯将天堂比作图书馆,对他来说,‘图书馆’的概念等同于‘宇宙’,而‘人’即是‘图书馆员’。在这个广袤如宇宙的图书馆里,除了书,还有各种非书形态的必要品。所以我们把书和文创产品结合在了一起,这样读者也能有更好的体验感,”张琴玲介绍,目前百新书局已经开出了福州路旗舰店、尚悦弯店和缤谷店这三家分店。
2016年5月,当大隐书局在淮海中路的武康大楼内亮起第一盏灯时,没有人会想到,这家300平米的小书店会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扎根、生长,从1家店到6家店,从一棵树延展为一片小森林。
2017年即将翻篇,而传统意义上的春种从寒冬就开始了。大隐书局在杨浦区的创智天地店开业准备已经就绪,将于2018年1月初正式运营,此刻大隐书局并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正为第七家书店的诞生而忙碌。
大隐书局创始人刘军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大隐书局已有武康大楼店、巴黎春天店、大隐精舍、思源书廊、明珠生活美学馆这五家店,创智天地店马上就要开了,第七家书店是临港新城的大隐湖畔书局店,将于明年4月开业。”
大隐书局作为上海的新兴本土书店,其深耕之道呈现了互联网时代和文化大都市建设中实体书店发展的另一种路径与可能。
读书会、文艺演出、创意手作、多重文化体验……每家大隐书局都有个各自的特色,在即将开门营业的创智天地店中,大隐书局还设置了录音棚。“我们调研了周边高校和业主,大家对于音乐、声音制作方面的需求较高,所以开设了这样一个音乐后期制作室和录音棚,已经收到了不少订单,”刘军介绍。更为引人关注的是,大隐书局创智天地店,计划每天营业至深夜两点,“深夜书店”的概念一经披露就获得了众多读者的支持。
窥一斑可见全豹,不仅百新书局和大隐书局势头向好,2017年有20多家中大体量实体书店以高颜值、高体验感、高附加值的多元化形态全新亮相申城,赢得广大读者青睐。如新华书店“光的空间”店、上海三联书店“山脚下的书店”、大众书局、言几又、西西弗、现代书店等等。其中,新华书店2017年新开和改造升级了4家门店;言几又书店2017年新增6家门店,两年内上海门店达到9家;西西弗书店两年上海布局4家门店,2018年将再增4家;上海三联书店两年连续开出6家各具特色的书店;大众书局在上海累计开出8家主题书店;大隐书局年内新开3家门店,预计2018年再增2家。
“书店+”模式成为特色发展的主基调,“融合”是新型书店的特质。继书店+阅读、咖啡、休闲、美学、网络文化、亲子教育、主题分享等领域的多元业态拓展之后,“书店+”的内涵和体现不断被丰富和创新。
近两年,“书店+美术馆”的新华书店“光的空间”店,“书店+文创”的百新书局尚悦湾店,“书店+旅游”的山脚下的书店、“书店+酒店”的上海三联与亚朵酒店合作书店、青浦的尚书房,“书店+艺术展览”的衡山和集、“书店+生活空间”的简屋、“书店+图书馆”的金山图书馆、“书店+新概念”的思南书局、“书店+IP推广”的角里书房等等,一大批形态多样、功能多元的书店应运而生,受到上海市民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喜爱,成为城市时尚文化的新坐标和新据点。
实体书店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近年来,实体书店扶持发展工作一直是全国文化建设领域的重点工作。上海在不断深化产业发展政策、推动书店生态良性发展方面做了一些较为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实体书店发展的外部政策和市场环境持续向好。
从2012年上海在全国各省市中率先出台政策扶持实体书店,到国家全面推动扶持实体书店工作,对图书发行企业免征增值税;从国家11部委发布《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到上海15家市级单位联合印发《关于上海扶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到刚刚颁布的“上海文创50条”,上海正步入“加快建立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业态多元、充满活力的新型实体书店发展格局”的“快车道”,品牌实体书店的建设成为推动全民阅读、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重要力量。
在全国几乎所有知名品牌实体书店在上海落地开出数家门店的同时,上海也鼓励本土实体书店“走出去”。一批各具特色、具有市场生存能力和竞争力的书店,有的已走向全国,在各地开出多家书店。如钟书阁,继落户杭州、扬州后,2017年在成都、苏州、无锡等多个城市开出分店,西安店将于2018年开出;上海三联书店继今年在宁波开设“筑蹊生活”书店后,正筹划北京大悦城分店,2018年上半年开出。“开放”的产业政策和环境也鼓励并支持了一批有热情、有创意、有干劲的年轻人创业开办中小微书店,为曾经变化缓慢的传统发行行业带进了新鲜活力。上海复旦经世书局、“好久不读”书店、半层书店、贝图设计书店、乐开书店、曦潮校园书店等规模较小但具有较强专业特色,受到读者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