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学信息

金克木:飞梭往复,常须续断

2019年04月24日17:16 来源:思南读书会 作者:思南读书会 点击:

从左至右为叶沙、黄德海、张定浩

“金克木”,一位只有小学文凭的传奇文化大家,拥有超远的智慧和一颗赤子童心。他曾感慨“书读完了”却又从未放下过书。他自学成才,活到老,学到老,八十岁才开始学日语,妙语连珠却韬光养晦,其人如其作,让人常读常新。

8月5日,《子夜书社》的主持人叶沙,《书读完了》的编者、《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黄德海,《上海文化》杂志副主编张定浩共同做客第195期思南读书会。三位嘉宾带着对金克木老先生的敬意,对其作《书读完了》进行渗透式解析,与现场读者们一同分享文化大家金克木其人、其事及读书的方法。

“书读完了”——读什么书

《书读完了》一书由编者黄德海经过精心整理,甄选出金克木老先生有关读书治学方法的50余篇文章集结而成。谈及编书初衷,黄德海幽默而笃定地说:“金克木先生的一生值得好好写本传记,肯定好玩和复杂得要命。”他的一篇篇珠玉之文可谓“目前无异路”,然而“沧海有遗珠”,选编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把这些散落的珠玉串连成一条美丽的项链。

金克木虽是学识渊博的文化巨匠,却并非天赋异禀,也没有很好的读书条件,凭的就是求知若渴的一股热情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从内地的辗转到印度的隐修,“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在这个不断吸收知识的过程中,他自始至终都保持着一颗如孩童般好奇的探索之心,到老依然有“茗边老话少年时,枯树开花又一枝”的赤子童心,黄德海直言:“金先生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充满好奇,充满热心,并且非常乐于把自己的好奇传递给我们的人。”

黄德海

从夏曾佑到陈寅恪,延续了“书可读完”的论调,再到金克木,他不仅赞同“书读完了”,更为我们指出了一条不算“捷径”但有理可循的读书之道:“就书籍而言,有些不依附其他而为其他所依附的书应当是少不了的必读书。”

基于此,黄德海在编排这本书的时候将饕餮盛宴摆在了最前面:从中国的四书五经到西方的《圣经》、柏拉图……他将这些称为“难以消化的太空食品”,但依照这个系谱,我们就可以按图索骥,不必在枝枝杈杈的书上枉费精神。

这也是张定浩所说的“得其大略”,颇似陶潜“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自嘲,于如今而言,却有“授之以渔”的功效了——“我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把它找到比知道它本身更重要”。

张定浩

“福尔摩斯与读书得间”——怎么读书

金老先生常在书中强调我们要与阅读保持亲切的关系,不要望书生畏。由此他提出了 “福尔摩斯式读书法”与“读书得间法”。他对书之敬体现在不卑不亢的“友书”的态度和境界,在他看来,要真正读懂一本书,不能以做任务的心态——“兢兢业业唯恐作者打手心”去读,亦不能以对方为资料或为敌人,而要真正的自觉,方得其中趣味:“一旦‘进入角色’,和作者、译者同步走,会发现其中隐隐有福尔摩斯在侦探什么。”

黄德海为此下了一个精准的注脚:“一是要有尚友古人的胸襟和气魄,二是跟着作者的思路前进。”这样,我们在读书时始终兴致昂然,而读会的书就成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叶沙认为读书就是一个曲径通幽的过程,当年的“墙”变成了如今的“路”,金先生没有提出一个定式,却能让你感到一种力量,学会一种方法,所谓“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从有形到无形,重在一个“悟”字,也许“悟空”二字与金老先生提出的“读书得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有字的部分读会了,怎么读那些书间的空白呢?——这或许是一个更深远的问题。

“‘读书得间’大概是说读出字里行间的微言大义,于无字处看出字来。”知道了这些古人的行间甚至字间空白,或许书才会缓缓地敞开大门,迎我们到更深远和绝妙的地方去。

叶沙

读书 · 读人 · 读物——读通书

读过了书,如果不能让书活在当下,“苟日新,又日新”,那读再多书也不过成了“两脚书橱”。如何避免这个问题,怎样才能在书和现实的世界里出入无间、求得安然?

金老先生好谈古,其意旨却在“论今”,他认为“过去是未来的镜子,别人是自己的影子。”他所关注的,是古代与现在的相通性,且眼光始终朝向未来。黄德海说:“金克木先生对整个学问的把握,都是回到一个非常具体的点,然后从这个点再回到我们现在”。

在金克木看来,单单读通了书还不行,“物是书,符号也是书,人是书,有字的和无字的也都是书”,因此需要“读书·读人·读物”。这种打破壁垒读“通书”的读书知世方法,大有古人“万物皆备于我”的气概,较之“生死书丛里”的读书人,境界要雄阔得多。

读者提问

叶沙从金克木老先生的“通”提出了一个文化警醒,提出文化之于生活的意义,张定浩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他认为一是自我满足,二是清醒认知:“自我满足和清醒,这两者都可能会带来所谓的幸福。”在阅读这个向内的过程,透过文字,可以与作者对话,高山流水,找到“于我心有戚戚焉”的人,乃是读书者一大快事,这也是清醒的表现。

金先生在《自撰火化铭》里写道:“飞梭往复,常须续断”,他的创作很大程度上就是在“续断”,力促中国文化在当代的延续与发展。虽如此,张定浩强调,我们今天不要神化了金老先生,他就是在历练中成就完整的一个普通人。他不是构成文明的顶点,但他奠定了文化的基础,这也是我们可以效仿和企及的标杆。

现场读者

思南读书会NO.195

现场:李伟长

      郭  浏

撰稿:巫小妤

摄影:隋  文

      杜湘涛

编辑:黄诗雨

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218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