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学信息

名家共话“新诗百年”:如何写好一座山?

2017年06月19日10:59 来源:文汇报 作者:李思文 点击:

▲“新诗百年,诗意佘山”启动仪式现场 顾伟强/摄

好的诗歌,能让渺小的个体在世尘劳顿中得到瞬间的自由,恰似人类第一次从天文望远镜里看见星空。

昨天(17日)上午,“新诗百年,诗意佘山”启动仪式在松江举办。赵丽宏、林莽、商震、褚水敖、张烨、荣荣、陆梅、杨斌华、何言宏、谷禾、蓝野等著名诗人、评论家、作家云集佘山,共答诗问:新诗百年,如何写好一座山?

“一首好诗就是一座名山,一座名山会诞生许多好诗”,中国作协《诗刊》常务副主编商震说。

▲佘山之巅 资料图

松江作为“上海之根”,山明水静,藏龙卧虎。陆机在小昆山以秃笔写下《平复帖》,成就历史上第一件流传有序的名家法帖。杨维祯授徒之余,宴饮唱和。陶宗仪日出而作,积叶成书。陈继儒隐居佘山,写下《小窗幽记》。董其昌数笔画下烟云流转,闲居人家。崇祯二年(1629),夏允彝、彭宾、周立勋、陈子龙、徐孚远、杜麟征等六人创立文学社团“几社”,以文会友,切磋诗赋,几社六子后成为云间诗派的最初成员。诗人吟道:“愿从北斗挹酒浆,九天无事觞霄客。”

中国新诗发展至今已一百年,新诗参与并见证了历经风雨的中国百年现代化进程。商震说:“百年淘洗,历经曲折,诗仍显出强大生命力,证明人的灵魂需要诗,否则诗不会活到现在。今天我们用‘百年’一词,不为叙述辉煌,是为诗本身的伸张。”

“松江文脉密集,今天的聚会,也是历史的一种延续。” 副主席、著名诗人赵丽宏说,“诗的精神仍在,松江这块土地有诗意,有诗人。”

9年前诞生于松江的“华亭诗社”在上海国际诗歌节上被评为唯一的“最佳诗社”,诗社成员们活跃在各个诗刊,因诗歌群落的整体创作成绩而备受关注。他们拥有不同的社会角色,但仍在世网之余,隔三差五相聚,坐享开怀,回到他们共同热爱的“诗人”身份。

诗人林莽说,中国新诗虽遇种种质疑,但在他眼里,新诗拥有一双翅膀。“其一是中国古老的诗词底蕴,其二是近百年我们对世界先进文化的学习。”

“新诗百年,诗意佘山”启动仪式既是上海市民文化节和人文松江系列活动之一,也是第十一届上海朗诵艺术节前期的重要内容。启动仪式上,林莽和张烨为上海市作家协会诗歌专业委员会松江创作基地挂牌。随后,上海市作家协会诗歌专业委员会启动了《上海诗选》的编选工作。诗人们纷纷写下寄语,赠言佘山。

▲林莽和张烨为上海市作家协会诗歌专业委员会松江创作基地挂牌 顾伟强/摄

▲赵丽宏撰写寄语 李思文/摄

诗人们说,今日松江依旧是一方难得的雅净之地。人文松江需要好作品,中国诗歌界需要好诗人。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松江管委会、上海市松江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市作家协会诗歌专业委员会联合启动《大美佘山:好诗100首》全国征稿活动,目前已收到广东、上海、安徽、江苏、山东、湖南、重庆、福建、内蒙古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近两百首来稿。未来,这些好诗将被搬上舞台,由朗诵名家演绎。

下午,诗人们登上佘山,目之所及,清妍蓊郁。山顶一座天主教堂,一座天文台。百年前,古人在此仰望星空,观天地万物。如今,山顶胜迹仍吸引人们拾级而上。

赵丽宏说,仰望星空,人跳出狭隘而渺小的自我,心灵得以解绑,写诗也是如此。“五湖四海的诗人们本着追求美和诗意的精神内核聚到一起,他们思索生命,赞美生命,从中得到心灵的自由。或许方式各异,然而总令读者产生共鸣,因为那是有意味、有真情的表达。”

网络时代,写诗的人越来越多。诗歌更加开放,也形成众多自给自足的圈子。宁波市作家协会主席、《文学港》主编荣荣认为,诗歌回到了它本来的状态。“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独特性,把自己的心揉进去。”

“有的诗曲高和寡,有的道近易从。”荣荣说,“如何写好一座山?不同的人看山,山不同。但这正是我们需要的多元文化,在尊重的底色上,让诗歌更丰富。”

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2141
Baidu
map